
一、大白菜的烟味
商人趋利,哪里有点嗜头,管它风牛马及不相及,都可以拉扯上关系。
或许,这也是能把大白菜炒到几千万一件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烟味是怎么产生的?
大白菜的烟味是怎么来的?我们需要简单梳理一下普洱茶的发展史。
2007年以前,普洱茶的毛茶初制条件非常简陋,初制环节极端毛糙。大多毛茶由茶农自己在家杀青、晒干,甚至在杀青环节,有很多茶农因为没有专门的杀青设备,大多直接使用自家炒菜的锅炒制,后又随意晒在房前屋后,不着烟熏,就着火烤。
甚至还有一些牲口粪便的味道也来“渲染”和“烘托”。
那时的茶农大多住吊脚楼,楼上住人,楼下养牲畜,有过居住经验的朋友,都知道那种味道实在“迷人”,在此不作赘述。
而这恰恰也是云南普洱茶烟味不再存在,但很多境外(老挝、缅甸)茶仍然有烟味的根本原因。
而境外很多茶产区,制茶环境和条件仍然与十多年前云南差不多,其产品带有烟味也是常态。
三、现在的普洱茶烟味怎么来的?
烟味从哪里来的?我在上文已经说的很清楚。何宝强“大师”吹他的“大白菜”能炒到80几万块一提,完全是睁着眼睛说瞎话。
当然,你也别问我他们的茶哪个最好,你大可自己去品饮对比。
我写这个公众号文章,没有收谁的钱,没有得谁的利,纯属爱茶写茶,与我所罗列的这些茶号,应该是有基础评价的。
四、烟味是不是高级味道?
常人知道的烟味通常来自哪里?食品当中。烟熏腊肉是湘菜、川菜中的一道特色传统名菜。鲜猪肉用花椒、干辣椒、料酒、食用盐调和腌制后,再以带清香的柏树枝小火温熏。腊肉烟味特别,醇香扑鼻,肥而不腻,瘦而不僵,回味无穷,确有其美。
烟熏腊肉的大面积推广,我相信肯定是基于其保存时间长的属性。后来被越来越多的喜爱,所以,在鲜肉保存不是问题的今天,腊肉腌制的风俗也得以保留和传承。
当然并不是每个人都喜欢吃烟熏腊肉,你可以吃,但不能天天吃,而新鲜肉倒可以顿顿来。
顿顿吃烟熏肉是否健康?答案是否定的。喝“烟味”茶,同是一个道理。
烟味是特定时期特定条件下,某批次(甚至不能说是某款)普洱茶的特征!不是什么高贵滋味!
“大师”何宝强之流说烟味是班章茶的一个重要特征,这好比有烟味的茶更高级。食品讲究什么?不就是自然品格、原生态品质吗?难道世界上有自带烟味的新鲜猪肉?
如果有!谁来告诉我哪一片茶园是自带烟味的?
如果没有!不!肯定没有!有烟味就是不自然、不生态,是人为添加的不必要因子,这对于食品而言就是不好。
好比把猪肉腌了,好不好吃,要由吃的人来评价,不该由卖的人来自我“吹嘘”。希望茶友,在面对烟味茶营销的“糖衣炮弹”时,务必慎重。
可以肯定的是,烟熏味的接受程度并没有“他们”宣传的那么广泛。我身边的很多老茶人,他们能够接受烟味,但说特别喜欢、特别痴迷的几乎没有。
五、小结
《菩提偈》曰: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佛性常清净,何处有尘埃!
因此,一些“不良”商贩,抓住这点所谓的“特色”,借机对这些老茶的“烟味儿”进行引导性过度阐释,并设法给没有烟味的茶加上了烟味,借此炒作营销。
烟味,决不是茶的原味!更不是什么高级味道!
我隔壁楼下有位茶友,前不久跟风买了批大益,没过几天就跌了7万多。这段时间,他从一开始的频繁抱怨,转向整天抑郁,状态很是危险,我们只好耐心开导她说:“钱没了还能再赚,但要好好活下去。”
没有什么春秋大义,都是决无良知与善念的昙花一现,一念恶,一念善,没有熟茶至尊,都是无法说明来源与事实的编造和投机,都是没有茶是用来喝的常识罢了。
不知道这位何宝强“大师”,是否也是为了一己之私,骗取茶客说普洱茶的烟味是高级的象征。造成以上种种悲剧,又于心何忍。
维特根斯坦说:“不可言说之事,必将无言以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