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几年都流行茶客存新茶,特别是有些存单株、散料等,有些茶当下看起来不错,但不表示未来就值得期待。
存茶,要讲技巧,存到合适的茶,越陈越香的逻辑才能成立。
今天先说说工艺。
(原本打算3个部分写成1篇文章,考虑到文章太长,看起来累,所以另外2个部分下篇文章再讲。)
讨论工艺之前,要先弄清楚制茶目的。
现在的制茶分为两派:有些茶制作的目的就是当下喝;有些则是为了5年、10年甚至15年后才喝。
不同的制茶目的,决定了工艺上的差别。
有些茶制茶试就是为了当下喝的,或者说是短期内喝的,有些则是为了几年以后喝的。
一、为了当下喝的茶,制茶思路上借鉴的是快消品模式,新茶时期会通过工艺,摒弃一切可能让人不舒服的细节。
那些新茶就几乎没什么青味,茶汤明显偏黄,喝起来香偏高的茶,基本都是这个思路。
所以,咱们买茶,如果要存茶,弄清楚制茶者的思路,是为了当下喝而制茶,还是为了存茶而制茶,是有必要的。
杀青的时间也应该偏短,揉茶相对也要更轻。
大部分喝茶人,都没有机会直接参与现场的采茶、制茶环节。而且即使有机会参与,凭外行的经验去把关内行的东西,也难免偏差。
所以看成品就很重要,看成品要看几个细节:
干茶:闻味道,正常的新茶应该是自然的清香味,如果是刚出来的新毛茶,有青味。这个青味,是茶里的青叶醇。不能掺杂其它任何的杂味。
均匀的浅绿色
三、散料、茶饼、砖茶、小萌饼、龙珠等几种不同形状的茶,哪种茶更利于存放?
这几种形状的茶更利于存放。
对于长期存放来说,500克、1公斤的茶砖、357克的茶饼,是最利于存放的。
其次是50克、100克、150、250克的沱茶;200克的小饼,更利于存放。
小饼,压得越紧越好。
这几种形状的茶不太利于存放,重量太大的则是无法发现当下的瑕疵,也不太建议存放。
大于1公斤的茶,无论茶饼、茶砖都不太主张去存,尤其作为个人消费。原因很简单,大于1公斤的茶,干燥起来费劲,即使中间发霉了,也很难发现;如果受潮,也是一样的道理。
以上几点,是作为存茶的过程中,工艺上要明白的几点,归纳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