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其实,若论喝茶的精致,我们可能很难超越宋代。那是一个举国“玩茶”的时期,下至平民百姓,上至王公贵族,再到皇帝本人,都是茶的极大爱好者。
对于有钱有权又有文化的宋代茶玩家,单单用喜欢来表达是不够的,他们还会倾力研究,于是就有了蔡襄的《茶录》、宋徽宗的《大观茶论》等等。
在宋代,茶被玩出了各种花样,如今的奶茶、奶盖茶、水果茶,甚至拉花咖啡这种,可能都要自叹不如。
著名作家冰心先生,也是一位爱茶人。她对茶的爱融入文字,流淌于笔尖,写下《我家的茶事》一文。冰心出生在茶人之家,“少时口渴,先倒大半杯水,之后从父亲浓的发苦的盖杯中兑一点浓茶,混着喝了”。后来她对自己家乡的茉莉花茶情有独钟,认为“不但有清香,还有茉莉花的馥郁”。她便是如此,从喝茶,到品茶。
其实,不管是否在茶中加入其它香料,只要遵循茶之本性,符合自己的口味就是好的。当然,这里的香料跟食用香精是有本质区别的,如果为了提升口感而添加香精,就违背了“自然的茶味”。
元代张可久的名作《人月圆·山中何事》中写道:松花酿酒,春水煎茶;李清照回忆往昔生活写下:当年曾胜赏,生香熏袖,活火分茶;白居易《山泉煎茶有怀》中写道:坐酌泠泠水,看煎瑟瑟尘。
大文豪苏东坡更是写下《汲江煎茶》一诗:
活水还须活火烹,自临钓石取深清。
大瓢贮月归春瓮,小杓分江入夜瓶。
茶雨已翻煎处脚,松风忽作泻时声。
枯肠未易禁三碗,坐听荒城长短更。
如若细读唐诗宋词元曲,会发现古人对茶的喜爱程度绝不低于我们,并且可以用更文艺的形式予以表达。
他们喝茶,讲求意境,更追求自由。茶与酒,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内容,只是出现的时间略有不同。
一碗喉吻润, 二碗破孤闷。
三碗搜枯肠, 惟有文字五千卷。
四碗发轻汗, 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
五碗肌骨清, 六碗通仙灵。
七碗吃不得也, 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
当然,这种随心所欲是建立在对茶的熟悉程度之上。茶是活的,了解茶,就要了解它的性格和脾气。
茶如美食,高手总是可以遵循传统,又在传统中肆意洒脱。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