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时期
7542,各有各的特征:包括大票、
内票、外包纸、
内飞,都有不同的差异和时代特色,这就构成了辨识的主要依据。
在70年代当中,直式大票有
7572、7682、7452,但没见过
7542,也没见过竹篓原件的73青饼。可能是早期把73青饼原件都拆掉了,大支票都随竹篓丢掉了,没有留下任何一张可供纪念或观赏,最后期的
7542—503批次73青饼,应可确定是末代的73青饼了。
勐海茶厂的大票上,唛头代表编号,编号旁的三码或四码数字代表年份和批次,一批次的产量为100箱。
除了改制前
7542看得到原件竹篓含大票,这些70~80年代
7542,鲜少有整件原件含大票的茶了。市面上除了1989年以后的
88青饼还有原件,73青饼、厚纸系列
7542也难寻其芳踪了。
73青饼的印刷版为大口中、纸质带格纹,厚纸
7542的印刷版为小七版、纸质是较厚的厚棉纸,薄纸
7542的印刷版为小七版、纸质最薄的薄绵纸。
稍用心对照,应该很容易分辨哪个年代、哪个时期。
这里再讲一下“小七”、“大七”,指的是茶纸版面上,云南七子饼的“七”字印刷。细高狭长者,称为“小七”;宽扁大气者,称为“大七”。
基本上
7542茶品的年期,最早的73青饼从1975至1985年;厚纸
7542(含格纹纸和厚棉纸)从1980年代初期至1989年;薄纸小七版
7542,从1980年代中期至1990年;薄纸大七版
7542则从1993年至改制前2004年。常规
7542外包纸的印刷较为制式化,从外包纸的印刷就能够轻易判别年代。
从外包纸只能简易看出是哪个年代,要准确判断茶品是哪个时期的
7542,最保险还是外包纸和
内飞一起检查。
73青饼外包纸是70年代标准版,和
黄印系列、
7572系列是同一印刷版本,搭配美术飞和尖出
内飞。
尖出
内飞,指的是“出品”的“出”字,下面的山包住了上面的山,是73青饼的特色,和其他款70年代
7572、七子
黄印的
内飞不一样。
此外,73青饼
内飞的“州”字是特殊版本,三点最左边的一点,与其他两点的方向不一样,各位仔细和其他70年代所有
内飞比对,就容易看出不同的地方。
至于厚纸系列
7542,外包纸质是所有各时期
7542里面最厚的,
内飞是细字平出。所谓“细字平出”,指的是
内飞字体比较细,下方“出品”的“出”字,上下的“山”是一样宽的,非常对称。
一般
内飞的“茶”字偏草绿色,1980年代初期的
内飞“八中”印刷偏朱红色,1980年代中后期,
内飞的“茶”字较为苹果绿颜色。
大七版里有1993年和1994年细字平出
内飞,小七版就是1993年以前的
7542,这样很容易定位。
1995至1996年
7542是大七版外包,粗字繁体厂
内飞,即
内飞底下两行字是粗体字,“厂”字为繁体;代表性茶品有96
水蓝印、96橙中橙。
1997至1998年
7542是大七版外包,大字简体厂
内飞,代表性茶品行97
水蓝印、98年7582。
1999年至改制前2004年是大七版外包,小字简体厂傣文
内飞,指的是
内飞右下方,有一行傣文符号。
市场称为“
傣文青饼”
7542,从1999年至改制前几乎每年都有生产,尤其在2002年更有不少批次,算是比较有产量的一年。
以上是不同时期
7542的包装特征。当然,在辨识
老茶时,这些特征仅仅作为必要非充分条件,并不足以作为判定茶品年份的最终依据。我们需要结合大票、包装纸、茶版、
内飞进行综合判断,最终以开汤品饮为准。
参考资料:
陈智同.深邃的七子世界[M].台北:五行图书,2006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