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
黄印的复刻早在80 年代末期90年代初期,便有产品出现,最主要是由于当时的
黄印是市场的主力性中期产品,
价格也历经了一次大幅度的攀升,所以运用较为新的
茶。
一来复刻
黄印是具有一定性的利润,当时市场对
黄印的形制并不如现在清楚,所以并无法有效分别其中差异,再加上很多当时复刻
黄印的七子饼都经过
港仓的
发酵。
所以在口感上也有一定的陈化风韵,对于初入门的
收藏家而言,会以为真品
黄印的
价格是人为炒作。
所以就对于低
价格的复刻
黄印产生
收藏的冲动,时过境迁至今日信息发达的市场状况。
几乎所有
收藏家对于
黄印的市场及形制特点都有一定的了解,但是对于第一批的复刻
黄印而言,时至今日也有
收藏的价值。
因为第一批的复刻
黄印也是早期
勐海茶厂生产的茶品,因为在90年代初期,所有的复刻茶几乎都是
勐海茶厂生产。
其外部包装是模仿70年代黄字印刷及大口中,但其原筒包装为竹壳包装。
也许是因为这样的复刻产品,十分受到市场的欢迎,所以
勐海厂也做了许多与复刻产品类似的大货。
但由于
勐海厂对于
黄印的形制并没有明显的概念,所以它复刻的大货会与
黄印的形有出入,所以到了台湾市场,消费者明显发现其形制与
黄印有差异。
于是乎业者便于销售上的区隔,便将其称为橙印,这也是橙印的由来。
也是一个市场的销售反应影响了厂方生产模式的特例。
到了97年复刻之风又起,
勐海茶厂又接单做了一批复刻
黄印的产品。但其
内飞已经变为简体厂
内飞,纸也变为机器薄棉纸。
所以虽然外包都是模仿
黄印的印刷,但是纸质与
内飞均反应了产品的年份。
更不论其茶品的口感,但这些茶品在今天的市场上也具有相当的
价格。
所以对于早期的
收藏家而言,仍然具有一定的报酬性。这便是复刻
黄印与橙印的关连,也是橙印的由来。
在讨论茶友王先生的茶品之前,我们先将正统的七子
黄印做基本的介绍。共有下列几点:
二、所有的七子
黄印,除了“八中
内飞”外。其余任何七子
黄印的
内飞均相同,纸质相同;
三、“标准七子
黄印”的包装。一定是牛皮纸筒原筒包装。
所以由于复刻的
黄印在形制上并没有完整的重现,也造成日后在市场上对于后制
黄印的区隔也形成了橙印这个名称出现的源由,但也为目前陈年茶品的丰富性增加了一页偶然的色彩。
但茶友王先生的茶品与上述的复刻
黄印并不相同。虽然外包依旧是大口中黄字印刷,但是
内飞却为美术字尖出的
内飞,由于形制与正统
黄印的方式十分相近。
所以年份必然无法与早期的复刻
黄印相同,应该是后期的产品,诊断步骤如下图所示,请详细参照。
诊断发现一
茶友王先生的诊断茶与
黄印真品在包装纸质上具有相当大的差异,诊断茶品的纸为后期的机器棉纸,但真品的七子
黄印的纸质为手工纤维棉纸。在质感上有相当大的落差。
诊断发现二
诊断茶品的茶面与
黄印不同。诊断茶品的茶面较为偏青绿。但
黄印多为硬饼黄芽,而且在品饮上,诊断茶品在口感及年份的表现上明显远逊于七子
黄印。这是十分重要的诊断重点。
诊断发现三
诊断茶品的
内飞与七子
黄印的
内飞在纸质与印刷上具有差异,诊断茶品的
内飞纸质无点纹且较厚,真正的七子
黄印茶品的
内飞为点纹油光薄纸,且印刷字体为变体美术字与诊断茶品不同。
诊断总结:
茶友王先生的诊断茶品经过详细的诊断与品饮后,我个人认为该茶品并非七子
黄印的真品,但也不属于复刻
黄印中的一种。
诊断茶品应该是十分后期的产品。并不能说这样的茶没有价值,而是如果买的
价格过高那便是一种
收藏情感上的伤害。
但是我个人认为这样的茶品也并非没有
收藏的价值,假以时日可能会有更好的表现。
但与首批复刻
黄印相比在市场认同度上可能具有一定的障碍,因为前两者在
内飞及茶品的包装形制上均透露其原本茶品的年份及特点,但诊断茶品并没有这样的情形。
如果茶友王先生只是单纯地以
收藏茶品的观念来看待的话。这也是个人
收藏的一个回忆,茶品有价相信回忆是无价的。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