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茶趣也没有考究X茶商的《云南普洱茶砖》具体是哪一个厂生产的,因为以往都是统一使用中茶砖外包,不过不像是昆明茶砖,因为茶性偏软但回甘、清樟香,偏向勐海风味。历史以来,使用《云南普洱茶砖》很多茶厂,有大厂的,有小厂的,有后期仿造的,而《云南普洱茶砖》最出名的是昆明茶砖,细问之下该茶砖距今约三十年,没有一丝入仓的痕迹,略带鲜活的口感足以为此茶砖正名。
说起昆明茶砖,最负盛名的是7581砖,也是云南熟普的开山之作,但说起那段历史,特别是为何要研制熟普,如何研制熟普,熟普的地位等一系列问题,都是需要翻阅很多资料,并且根据判断得出,茶趣曾探知过熟普史,希望能让读者有一个贯穿性的了解。
一直以来,茶趣都对香港这个地区有一种感情,或许身在广州这个南大门深受香港文化影响,自少就看香港电视台、看香港电影,有香港的亲人,能接触到很多当时较先进的科技产品和未接触过的美味食物。香港曾经的地位是非常高的,常常听到的是香港的寸金尺土,粤语歌更是风靡全中国,就算是非粤语地区一样流行听粤语歌。而香港之于普洱茶,就是近代普洱茶发展重要媒介。不过,香港的市井气息非常浓厚,平民百姓的居多,老一辈的香港人是勤奋、务实、耐苦滴,但对学术上有造诣的人较某些地方少,导致香港之于普洱茶的历史一直没有很系统的阐述,影响了普洱茶文化在香港的推广,令茶趣惋惜。
说起香港之于普洱茶,几年前,茶趣曾读到一句对联:"普洱鐵觀音松禱烹雪醒詩夢,龍井碧螺春竹院彌香蕩濁塵"。短短的二十四字,把作者对茶叶的认识、钟爱度、理解等精辟阐述,放在第一位的,就是普洱。香港的普洱茶历史及现状是怎样一个状态呢,茶趣也没有全面的了解,但阻碍普洱茶在香港发展的因素是挺多的,一直说着香港寸金尺土,租金的高昂,让香港旧式茶庄越来越少,或者转向非街街铺发展;香港接触茶的媒介一般是茶楼和茶餐厅,旧式茶楼几乎绝迹。什么是香港旧式茶楼呢?一般的旧式茶楼,是两层高的单元,占地约三百平方米,讲求的是水滚茶靓,茶楼是家族经营,茶客一般喝铁观音、寿眉、花茶,普洱茶当然是有的,但比一般茶贵,而且是陈年普洱茶,茶楼有一个存茶房,里面存放着一直保存使用的陈年普洱,有茶饼、茶砖、沱茶,新一点的是几年陈期,旧一点的有十几二十年,茶楼老板受采访时透露,陈年普洱茶曾经有人想高价收购,但茶楼坚持不售卖,就是为了一路以来支持的茶客,保证家族生意能继续经营,但因为租金高企,经营到什么时候还不得而知。再说新式茶楼,就是占地两千平方米以上,装修上档次的茶楼,以做早餐、午茶、晚饭为主,有铁观音、寿眉、花茶、普洱、红茶等选择,以往好的陈年普洱几乎绝迹,现在让茶客品饮的都是熟普为主。茶餐厅是一种一百平方以内的小店,里面一般是混搭的茶,例如奶茶、冻柠茶、橘蜜茶等。
近代中国茶叶的出口贸易,香港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曾是最前沿的外销集散地,新中国成立后的一段很长时间内,国内茶叶主要通过香港销售到全世界,香港当时集茶叶成品销售、批发、来料加工、制作和包装等于一身,其中包括了普洱茶的相关贸易。由于当时香港房屋租金贵,存放大量普洱茶的地方是租金较低的地下仓库,香港的地理气候环境是高温高湿,且地下仓库是密不透气,从而形成了以往港仓普洱茶特有的味道.现在说起,感觉港仓仓存并不好,而出仓的普洱茶还需要退仓处理后才适合饮用。有时候,茶趣和广州芳村茶叶市场的普洱茶老板交流,都很认同港仓普洱茶那种特有的味道,是其它地方不能复制的味道,这和当时香港仓库的微生物环境、高温高湿地理气候环境、香港普洱茶业界处理控制普洱茶温度、湿度、进程等层层关联,是不传外界的特有方式。茶趣也细想一下,几十年前的微生物菌落,一直繁衍,和普洱茶作用,就是说是几十年前的微生物类型,和现今的新建仓自然有很大不同。
上世纪九十年代,台湾兴起喝普洱茶,作为存放大量普洱老茶的香港,自然被台湾普洱茶爱好者收购了一批又一批的陈年老茶,这些老茶大多是具有香港仓存特色的老茶,由于当时对陈年普洱茶的认知无太多可借鉴的资料,以为香港仓的普洱老茶就是标准的普洱茶味道,导致在上世纪九十年代至本世纪之初,在大陆,特别是广东一带,建仓存普洱茶,都有参照香港的仓存做法,主要是迎合台湾的市场需求,导致一批又一批的好茶变成了做仓茶。到了现在,这些做仓茶的价格比同时期自然仓和干仓茶的价格相距很大,茶趣也一直有个疑问,88青饼,究竟仓存怎么样呢,虽然外界一直奉为干仓陈茶的代表。
跟台湾的朋友聊起,上世纪台湾普洱茶热时,大量老茶除了是收购香港存放的老茶外,马来西亚也是有大量老茶销往台湾的,马来西亚仓存,也是有点类似香港的。以往,马来西亚人喜欢喝的是六堡茶,普洱生茶在马来西亚并不畅销,压制成品的生普是搭着硬卖过去马来西亚的。熟普的催生,茶趣看来,也是由于六堡茶。根据一些记载,云南省茶叶公司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已经有计划研究熟普,后来不了了之。接着到了上世纪七十年代,云南省茶叶公司再次计划制作熟普,并安排人员到广州、香港、广西等地研究潮水发酵技术,并最终研究出适合云南省气候地理环境的潮水发酵工艺,制作出第一批的熟普砖。
邹家驱先生曾说过,1948年前,云南只有紧压茶,五十年代初,云南到港大部分为散茶。在明清至民国时期,六堡茶的地位绝对不低于今天的普洱茶。六堡茶是广西六堡乡生产的茶品,工艺一般是对当地的茶青进行杀青、揉捻之后,堆放发酵后,再干燥成茶,接着装进竹篱放进竹排通过西江运往广州集散到世界各地侨居地。六堡茶是当时的出口最大的华侨消费品饮的茶品,而最大的出口地,是马来亚,即今天的马来西亚。后来,六堡茶出口口岸逐渐由广州变为香港,由于战乱、茶价低、计划经济的影响,六堡茶的产量下降,一段时间更是停止了生产,香港方面的茶商也研究出六堡茶的制作工艺,并从云南购入茶青进行加工制作成六堡茶,确保外销量不受影响,所以后来马来西亚饮用的六堡茶,茶青未必是广西六堡乡的,有可能是云南茶青,更有可能是其它地区或国家的茶青。估计在这时期,新中国成立后,云南省茶叶公司见到六堡茶的热销,自上世纪五十年代开始,计划安排下属茶厂研制潮水发酵茶品,即是想研究制作六堡茶,但史书并没有说明,而且云南方面经过深入研究,最终在上世纪七十年代研制出云南特色的类六堡茶,即是熟普茶砖。而广州和香港比云南方面更早的研究潮水发酵技术,某些文章更说明香港的某位大家是近代研制普洱熟茶的第一人,但茶趣已记不起这位大家的名字了。
马来西亚人平常喜欢喝六堡茶,另外老水仙也喜欢。六堡茶和老水仙都是汤色深红而浓浓茶香的茶品。马来西亚人为何喜欢喝六堡茶呢,最早的解释是解乡愁。因为在清末时期开始,很多华人去到马来亚做矿工,当时清朝战争频繁,民不聊生,马来亚的锡矿和金矿有劳工需求,大批的福建、两广人因求生而坐船去到马来亚。那时候去马来亚打工,可不像今天这样,有回国的机会,可以说,是一去不复返了,无论从国内存活空间少、交通阻隔和采矿危险度高等因素来说。由于两广地区当时盛行喝六堡茶,劳工船随船运到马来亚的还有六堡茶,而六堡茶茶性消暑解渴祛湿,适合在马来亚当地的饮用,久而久之,带动了整个马来亚人都喜欢喝六堡茶,就算后来的普洱茶,也是当地茶商当六堡卖的。近代著名的普洱茶推广者--台湾省邓时海教授,出生于马来西亚,也是从小接触六堡茶、水仙和普洱茶,对越陈越香有独到的见解,估计其对普洱茶的深入研究也是受到六堡茶越陈越佳启发的。
六堡茶经过上述的断层期后,老一辈的制作工艺已经没有,现时新制作的六堡茶,大多有云南熟普的感觉,不像老六堡茶那样有深深的槟榔香,还有红、浓、陈、纯的特点,而且六堡茶绝不是矿工茶那么简单,马来西亚社会各界都喝六堡茶,六堡茶也分几个等级,不同阶层根据自身能力品饮不同级数的六堡茶,而现今存世的老老六堡茶,大多是级数在中高端以上的六堡茶,并被马来西亚人定为魁宝。
现时普洱茶届,很多方面都在努力提高普洱熟茶的地位,其中有商业因素的关系,但老熟普,确实值得大家一品的。在茶趣看来,现在熟普是可以分为三个时期的,第一个时期是2000年之后,品饮价值是一般;第二个时期是2000年之前,品饮价值是非常值得品饮;第三个时期是七十年代的熟普,市场上稀少,难得一品,有机会一定要一试。所以,喝熟普,参考价值大的,是上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的熟普,无论大小厂,都非常值得大家品饮,原因是当时制作熟普的原料好、工艺传统,陈期够,味道回甘汤色红润,不似2000年之后的熟普,由于工艺改变和选料影响,大部分熟普已经没有以往的特有味道,只有红纯的特点,味道也没有那么回甘。现时还时兴橘普,就是用广东新会柑橘皮搭配熟普散芽茶冲泡饮用,味道也是一绝,橘香和熟普香气溶于一体,冷冷的冬天喝上一杯橘普茶,带动满室的橘香,让自身健脾胃。橘普兴起于广东一带,特别兴起于广州,近七八年已经让更多的地区所认同接受,近几。
(责任编辑:茶小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