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茶工艺发展简述
时间:2020-12-24来源:亿品贤普洱茶 作者:亿品贤浏览:
次
熟茶工艺发展简述
普洱茶从小众
茶叶,到逐渐占领国内
茶叶消费市场,也不过2005年
马帮进京后开始到现在十五年左右的时间。
从
历史上来看,云南这个地方早在西汉就有“濮人种茶”的相关记载。
到唐朝,
普洱名为“步日”,属银生节度(现今景东)。唐代咸通三年,樊绰出使云南,其所著的《蛮书》卷七记载:“茶出银生城界诸山,散收无采造法。蒙舍蛮以菽姜桂和烹而饮之”,证明唐代已经生产银
生茶。
但其实,现在所风靡市场的
普洱茶,与唐明时期的
茶叶已经完全不同。
现代
普洱茶起源于1973年,港台与东南亚市场对
茶叶的需求,消费者需要更多的产品可以直接饮用,所以才诞生了现代
普洱(微生物主导的
普洱),为了模仿并超越
老生茶而诞生,直到1975年真正出现
普洱产品。
1975年
熟茶技术及产品在云南
茶区得到普及,但即便到现在,
熟茶的
发酵工艺依旧有三高问题:高风险,高资金、高技术。
/高成本/
是指在早期经典
发酵的技术下,单次
发酵数量需要10吨起,才能保证堆温的足够。即便毛料成本10元/公斤,单次起的投入成本至少10万,在那个年代,是一笔非常大的资金投入。再加上一次
发酵周期都在30天以上,还会消耗大量的时间成本。
/高风险/
指
发酵技术的不完全成熟带来的
发酵失败风险。
发酵失败有很多种情况,堆温不足,或者堆温过高,
茶叶会出现酸味、焦味、燥感等等。
熟茶发酵是一个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过程。如果
发酵失败,不管10吨还是20吨,都是失败的。
而且
发酵过程中因为翻堆和自然凝结造成的损耗会在10-18%之间,即便
发酵成功,损耗得不到有效控制也是风险之一。
/高技术/
为了降低风险,一般茶企会请有经验的,
发酵技术成熟的师傅来负责。
但技术成熟的师傅,背后都背负了多少次的
发酵失败,多少资金的付之东流?而且那个时候
熟茶发展不过二十余年,有一位‘老师傅’谈何容易?
因为有这“三高”,2000年,甚至05年以前,私人
茶厂熟茶发酵的选料似乎成了大家默认的选择:低等级料、
秋茶发酵——大幅度降低成本,减少损失。
所以现在市面上很少能遇见特别优秀的老
熟茶,并非
熟茶的存放魅力没有
生茶高,而是本身的客观条件限制了后期存放的
转化路径。
05年
马帮进京,06年-08年
普洱茶市场天翻地覆造作了一番,
普洱茶真正进入了全国人民的视野之中,这之后,更多人看到了
普洱茶的价值,一拥而入
普洱市场,卖茶、做茶、研究茶——当然,最重要的是人的进入带来资本的进入。
可以说,到2014年前后,
勐海这个
发酵宝地都在悄悄的产生一些变化:经验的积累和传承、
发酵工艺的可控等等,
熟茶的
工艺得到了巨大的推进。
//2014年前后至今//
熟茶工艺的进步,从2014年开始从原产地走进了喝
茶人的世界中。其中特别大的2个变化在于:
/更多资金的涌入/
//展望//
熟茶的
发酵历史至今不过四十余年,但真正开始变得优秀起来的时间,不超过10年。
所以
熟茶会越来越好,越来越高端,市场也会越来越细。同时未来二十年,不再是
生茶独占
老茶市场,而是一大批优秀老
熟茶涌入市场,
熟茶开始真正绽放岁月魅力的时机。
(责任编辑:admin)
------分隔线----------------------------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