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普洱茶 > 普洱茶文化 > 普洱茶杂谈 >

新茶有多涩,以后就有多滑?这句话有依据么?

时间:2020-12-28来源:说茶网 作者:佚名浏览:
新茶有多涩,以后就有多滑?这句话有依据么?
人类的味觉系统可以感知到苦、甜、酸、咸等不同滋味,其中,甜可以带来极大的愉悦感和满足感,因此时,大部分茶友也更喜欢入口即甜的。
 
相比其他茶类,选用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原料制成的普洱茶,由于茶叶内含物质整体含量较高,茶汤滋味比较饱满,品饮时也更容易喝出苦底和涩感。
 
关于普洱茶的苦涩,有些茶友认为这是茶叶内含物质丰富的表现,所以非常认同“不苦不涩不是茶”、“苦回甘,涩生津”等说法;还有的茶友则凭第一印象得出结论:苦涩显著的普洱茶,品饮价值也不高。
 
因为普洱茶具有后期转化价值,仅就涩感而言,茶界又有另一种说法:现在有多涩,以后就有多滑。真是这样的吗?本期说茶网文章,笔者就从内含物质的层面出发,和大家聊一聊普洱茶的“涩”。
 
涩感是怎样产生的?
 
涩感,也被称为“收敛感”。茶叶内含物质主要包括茶多酚类、生物碱类、糖苷类物质、氨基酸等,喝茶时感受到的“涩”,就主要来源于茶叶中的酚类物质。
 
正常状态下,口腔是充满水润感的,由于酚类物质会导致唾液中的粘蛋白失水,从而失去对口腔的润滑作用,因此当我们喝到一款酚类物质含量较高的普洱茶时,就会产生明显的涩感。
 
涩感有哪些类型?
 
除了酚类物质,糖苷在口腔中吸热水解也会产生短暂的涩感,因此,根据呈现方式、停留时间长短的不同,涩感又分为“收敛感”和“寡涩”两种。
 
和糖苷水解带来的回甘生津一同产生、可以不断消退的涩感,才是茶友常说的“收敛感”;如果是没有任何回韵变化,且持久不化的涩感,则是令人非常不悦的“寡涩”。
 
如何降低涩感?
 
降低涩感,本质上就是要减少茶叶中的酚类物质含量。
 
为了让普洱茶在新茶时期就呈现出更好的口感,有些厂家会通过萎凋、低温长炒、焖黄等错误工艺来减少酚类物质,但与此同时,决定普洱茶后期转化的糖苷类物质,也在这个过程中被大量分解消耗,由此制成的普洱茶转化潜力也受到极大影响。
 
怎样才能同时兼顾当前品质和未来转化?通过良好的仓储来降低普洱茶的涩感,才是正确的操作方式。在仓储过程中,通风氧化可以加快酚类物质的衰退,因此,随着存放年份的增加,普洱茶的涩感也会越来越淡。
 
转化后的普洱茶涩感较低,似乎可以证实“现在有多涩,以后就有多滑”的合理性。
 
但需要注意的是,普洱老茶仅有“顺滑度”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同时满足陈香馥郁、茶汤香醇饱满、温润显韵等条件,才算是一款真正的优质老茶
 
如果新茶时期喝起来“寡涩”,则说明糖苷类物质含量较少,不具有后期转化价值。这样的普洱茶经过存放后虽然涩感会变淡,但香气和韵味全无,品饮价值也大打折扣。
 
因此,苦涩并不是评价茶叶品质的标准,全面考量一款茶的生津回甘、清凉感、体感等综合表现,才能更快挑选到具有存储价值的普洱茶
(责任编辑:admin)
------分隔线----------------------------
相关文章
相关热词: 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  茶叶内含物  云南大叶种  普洱老茶 
热点排行
相关文章
普洱茶与脂肪的代谢有很深的关
普洱茶与脂肪的代谢有很深的关
老普洱茶饮用前需要先"醒茶"
老普洱茶饮用前需要先"醒茶"
普洱茶老黄片的饮用
普洱茶老黄片的饮用
普洱茶是“三高”的克星
普洱茶是“三高”的克星
熟茶制作中的工艺缺陷会造成不
熟茶制作中的工艺缺陷会造成不
普洱茶制作中杀青温度的掌握
普洱茶制作中杀青温度的掌握
新生代收藏级普洱茶亮相北京巨
新生代收藏级普洱茶亮相北京巨
古树红茶的好
古树红茶的好
从茶中获得真正的快乐
从茶中获得真正的快乐
喝茶的一些禁忌
喝茶的一些禁忌
说说普洱古树茶的特点
说说普洱古树茶的特点
我喜欢在酒后喝茶
我喜欢在酒后喝茶
栏目导航
支持单位:云南省茶叶研究院 - 云南省典藏老茶博物馆 - 云南普洱茶茶农联合社 联合主办
协助单位:昆明螺蛳湾国际茶文化城 - 《云南经济日报社》周三版 - 《中国茶叶市场》云南杂志社
葳盛茶叶 - 得荼茶业 - 顶尖普洱 - 活态普洱茶 - 大润大品茶业 - 老茶工普洱茶 - 国辉神农茶业前卫店
普洱茶官方网、立足茶山源头、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
本站法律顾问:云南中天律师事务所 夏举龙律师
联系QQ:514269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