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著名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柳宗元《邕州柳中丞作马退山茅草亭记》中讲到“夫美不自美,因人而彰。兰亭也,不遭右军,则清湍修竹,芜没于空山矣。”“美不自美,因人而彰”寥寥八个字道出了美的本质,是中国传统美学对于“美”的经典论断。
美感是人接触到美的事物所引起的一种感动,是一种赏心悦目、怡情悦性的心理状态,是人对美的认识、评价与欣赏。客观事物的美不能孤立于人的主观感受而存在,美同时也不会脱离客观事实而发生,美是客观事物见之于人的主观感受产生的愉悦感。人类的美感来源于动物的本能,却超越了动物的本能。美感有起点,没有终点,始终在发展变化之中,不断扩充新的内容与意义。
看到上面大段理论描述,有的茶友可能会问:“老杨,这篇文章的题目不是讲老茶之美吗?为什么要讲那么多美学的理论知识?”其实,我们在形而上学的角度初步的认识了“美”、“美感”之后,才能更加深入的感知和理解老茶之美。
老茶之美,美在哪里?我个人总结为:健康之美、滋味之美、气韵之美和不可复制之美。老茶之美,美在能够给我们带来新茶所不具备的愉悦的身心感受。
一、老茶之美,美在健康
很多资深茶友会将“喝老茶有风险?”喝老茶的风险在哪里呢?其实,喝老茶最大风险在于仓储和转化。对于普洱茶生茶、安化黑茶、六堡农家茶、安茶等种类的茶品,只有在一定的湿度条件下才能转化出独特的老茶内在品质,这种后发酵的再加工过程如果存储不当,受潮、过水就会霉变和变质,产生有毒有害的黄曲霉毒素、呕吐毒素等有毒有害物质。因此,农残达标、无霉变、无毒无害是对老茶最基本的要求。其实对于所有种类的茶叶而言,健康属性都是对合格产品最基本的要求。
优质老茶较之新茶,茶性更加平和。相关研究表明优质老茶与新茶相比具有更高的保健价值,尤其是对于肠胃的保健功效更为突出。许多茶友喜欢老茶,就是因为老茶平和,对肠胃刺激性小,口感甘甜,易于入口,饮后身心舒适,一些品种的老茶还具有一定的解酒功效。综上所述,健康属性是老茶之美的基础。
二、老茶之美,美在滋味
茶友们品茶时,不同人感受的点不同,有人重视香气,有人重视滋味,有人重视茶气感受,还有人重视品茶的氛围等等。但是,归根结底我们品茶时感受最多的还是茶汤的香气和滋味。茶汤的香气和滋味是我们品茶时感官器官最直接、最迅速感受的感觉,因此香气、滋味是饮茶中重要的审美要素。简单来说,芳香馥郁的茶香与甘甜醇厚、苦涩均衡、层次丰富的滋味是最能打动茶友,让茶友感受到茶叶带来愉悦感的地方。香气、滋味也是茶叶品质判断的两个重要标准。
老茶在滋味上相较新茶更具风味,滋味更加丰富多变,一定年限内的老茶醇厚度更佳。
老茶的口感中,苦涩感较轻,茶性更温和,滋味更醇厚均衡。药香、樟香、木香、果香、枣香、糯香等特殊的香气有着自身的魅力。香气、滋味、汤感等综合口感因素,形成了老茶独特的审美感受,老茶的产地、品种、工艺、仓储等因素给老茶带了无穷无尽的变化,能够给茶友们带来探索的未知领域趣味,增加了品茶的愉悦感。与新茶迥异,具有鲜明特征和上佳感官感受的老茶,更具品饮价值。
三、老茶之美,美在气韵
茶气和韵味是评价茶叶品质的深层次因素,主观性更强,个体感受差异性较大,同时也是饮茶审美活动的深度感受。强烈的茶气感受和悠长的韵味能给茶友们带来最层次的身心愉悦感。
部分茶友在品饮优质茶品的过程中,会有身体局部发热、出汗等身体感受,还有一部分茶友会有气息冲头、气息下沉等身体感受,这种由于饮茶而产生的身体主观感受就是茶气。茶气可感,在一定条件下客观存在,但是目前很难用科学来进行客观、全面、准确的界定。
茶气感受和韵味向来是老茶对比新茶的优势点。一般而言,优质老茶的茶气感受较同种类、同产区、同等级的新茶茶气感受更强烈一些,韵味更佳。
四、老茶之美,美在不可复制
老茶不同于新茶,每年均可以出产。老茶被誉为“可以喝的古董”,具有稀缺性,独一性,不可复制性。
优质老茶需要优质新茶作为基础,优质新茶每年的产量相当有限。优质的新茶原料还需要适当的存储环境与精心的仓储管理才有可能产生。老茶在仓储陈化过程中就在逐渐被消耗,仓储管理的成本也往往会成为老茶未转化到最佳品饮阶段就被消耗掉的一个主要原因。
作为老茶后发酵原料的新茶,每年也会因气候、种植管理、原料采摘日期、制作工艺、拼配方案、仓储地域的不同而产生差异。因此,采用不同年份相同产区、相似工艺的原料茶在相同仓储环境下陈化到相同年份,也不会产生完全相同口感的老茶。同一产区、同一工艺、同一等级的茶叶在同一仓储环境下,不同年份的茶品的转化趋势和风格会相近似,却不可能完全相同。
另外精品老茶产生还具有一定的偶然性。因此,历史上经典的优质老茶不可能越喝越多,只能越来越稀少。不可复制性也是老茶的一种美。
综上所述,老茶之美在与健康、滋味、气韵和不可复制性。老茶之美能够给我们带来新茶所不具备的身心享受。老茶之美就在那里,等待着我们茶友去不断深入感知与发掘。
(责任编辑:茶小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