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理解的老茶,两层含义:
首先必须是茶,而且要给今天的探讨画一个范围,还必须是普洱茶。
受潮的、发霉的等等放坏了的不在其列。就是必须是按说明书的要求存放的普洱茶,卫生的茶。也就是要真!
再一个就是必须是“老”,老指的时间,放很长时间才能算是老茶,不足十年起码也得八年吧!
这个“老”一定不是听起来“老”,也不是看上去“老”,更不是让一部分人觉得“老”!必须是放的足够久,才叫“老”。
为什么没有口感、滋味呢?这个主观性太强,所以先放一边。
香气
老茶的香气、不论是干茶还是开汤后,平和而低沉,一些比较“冲”、高扬、刺激性较强的香气已经在储存过程中挥发掉了
香气的说法稍微有些笼统,不过对具备一定经验的茶友来说不难把握。
新茶泡淡了就泡淡了,再长时间闷泡也不行了,香气、汤色、滋味都不行了,也叫”乏”了!
老茶在漫长的后发酵过程中,“一系列的复杂的生物化学反应”不单发生在茶叶的表面,也发生在茶叶的内部,这使得老茶就像是一剂“缓释胶囊”,茶叶内部的物质会在冲泡过程中逐步的释放。这就是相对耐泡度看年份的机理。
普洱茶的老茶这个行当其实是一个充斥着各种制假手段的行当,丝毫不亚于古玩行。纸张、印刷品可以作假,这个我就不赘述了。茶的外观也可以作假,年头不长的茶可以做的极具沧桑感!甚至汤色、口感也可以作假,这方面的知识我不方便讲的过于细致。但就这个相对耐泡度,至少我现在还不知道有什么方法能把它“做”出来。所以我个人非常看重用相对耐泡度去鉴定茶的年份这个方法。
影响耐泡度的因素有以下:
一、茶树的品种
乔木是指树身高大的树木,由根部独立生长出明显的主干,树高大约3~5米;半乔木比乔木矮一些、树高中等,分支部位离地面较近,主干明显,树冠较大,根部发达;而灌木近地面处枝干丛生,或从根颈处发出,分枝稠密,成年后无明显的主干。
二、茶树的树龄及生态环境
三、叶片的老嫩度及整碎程度
一般而言,全是芽尖的茶比较不耐泡,而一心二叶或一心三叶,耐泡程度就比较高。这是因为成熟的茶叶,其内含的营养成分较丰富,需要经过多次冲泡才会释放完毕。这也是为什么细腻的绿茶耐泡度不及醇厚的乌龙茶的原因。
四、制作中的揉捻
五、冲泡方法
很多人都会有这样的问题,就是为什么同一款茶,只是不同人泡,耐泡度也不一样?
我们要注意的是「茶量与注水量的比例」、「浸泡时间长短」、「水温的高低」,这些因素都会影响茶汤所释放的内含物质速度有关,越快释放完茶叶的内含物质,就越不耐泡,但因每个人的口感喜好不同,可依照自己习惯的方式冲泡,不一定要追求冲泡次数的多寡,只要好好享受品尝当下茶香、茶气带来的平静。
这里的三个变量
第二,出汤速度越慢茶越不耐泡,反之则越耐泡;
看叶底是为了印证前边的判断。
叶底不能支持前几个步骤的判断全部推到,重来。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