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个贵有两层意思:一是价格高;二是更受欢迎,更被看重。
但是,制作熟茶比较考验技术经验,虽然原料成本低,但损耗却比较大,长期以来,无论是消费者还是商家,都形成了贵生不贵熟的观念,从而也影响了普洱茶生产厂家,往往最好的原料都用来生产生茶而非熟茶。即饮口感不好,用心做熟茶的人少,市面上做得好的熟茶不多,与生茶相比,熟茶的后期转化空间相对较小。
其二,这二十载,普洱茶在市场中得到的洗礼和认定,基本也是普洱生茶起到了决定性因素。其实,最早提及普洱茶,就只是指发酵过的普洱熟茶,并没有生普的概念。向前推十年,估计云南本地人也不怎么喝普洱茶,即使有一些生茶,量也很少,并且也是称为“青饼”,并没有什么概念,估计也就是当作绿茶对待的而已。
大概2005年以后(或者2008年),普洱茶从出现“山头茶”开始,比如易武、临沧、布朗、景迈茶区,更细化的出现了老班章、老曼娥、刮风寨、弯弓河、薄荷塘……等等小产区,普洱茶才相应普及化出现在人们的视线里。具体什么原因促使?是拍卖出了天价老班章,还是假的百年老茶横行……就此略过。
视觉感官
你自己都会相信,自己看到的才是最真实的,就这道理。普洱生茶,你可以清晰的看到条索,看到叶脉,也就是你可以清晰的看到原料,甚至资深茶友,看一眼即可分辨出是哪个茶区。熟茶则不是,经过发酵之后的普洱茶,什么料看起来都是一样的。
市场效应
简单点说,其一,同一款生茶哪一年份卖多少钱,随处可见,随处可以佐证。其二,生茶程序相对简单可见,售价高、变现快,所以,好的原料,自然而然也都是做了生茶。相反,熟茶的原料就不太有保障,因为发酵确实存在一定风险,并且,发酵后也很难分辨,所以,一般也没有谁拿好的原料去发酵做熟茶,没有必要……所以,熟茶的价格一直都不高。
这就是“贵生不贵熟”简单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