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中后期,天尖茶被列为贡茶,晚清民国时期,天尖茶和贡尖茶、生尖茶一道划为“陕引”,即销往陕西地方的高等级“引茶”。“引茶”是过去关于茶叶买卖制度的一种叫法,就是由朝廷相关部门统筹发行相当于生产许可的茶引,然后有商号负责按照计划组织生产和运销。本质上到了晚清时期,朝廷的各项制度和政策早已名存实亡,原本供给天子的皇家贡茶,此时也被一些商家暗自出售。特别是辛亥革命之后,曾经的贡茶身份瞬间成了品牌溢价的标签,成为了安化黑茶高等级产品的代表,在西北、华北、华中市场上作为名优茶出售。
中央电视台鉴宝栏目估值48万的50年代老天尖
天尖茶的制作在安化没有中断过,改革开放以后,虽然生产量日趋减少,但是一直有保留生产。传统篓装天尖茶净重25kg,后来为了迎合市场所需,规制有所调整,也有500g篓装和5kg篓装等。
天尖茶、贡尖茶在“文革”时期,由于带有典型的封建主义色彩,因此更名为“湘尖1号”“湘尖2号”
天尖茶在紧压工序中,要称茶4次,称好的茶以高压蒸汽蒸20~30s,即可装入篓中,第1、2次装好以后,紧压1次;第3、4次装茶,每装1次紧压1次,共紧压3次。压好后捆紧篾条,再在篾包顶上用直径1cm的铜钻,扎5个空洞,深约40cm,俗称打“梅花针”,然后在每个孔中,插入3根丝茅草,以利水分的散失。紧压后的茶包,运至通风干燥处,历经4~5天,水分检测14.5%以内即可出厂。
参考文献:
彭先泽《安化黑茶》
朱旗《茶学概论》中国农业出版社2016.01
安化农学院《制茶学》中国农业出版社2014.12
洪漠如《安化黑茶:一部在水与火之间沸腾的中国故事》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9.11
蔡正安、唐和平《湖南黑茶:中国古丝绸之路的神秘之茶》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12
(责任编辑:茶小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