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茶做香,冬茶做水”有没有道理?夏秋做不了好茶吗?
时间:2021-08-02来源:苏茶网 作者:佚名浏览:
次
“春茶做香,冬茶做水”有没有道理?夏秋做不了好茶吗?
喝茶的人常常讲究喝
春茶或
冬茶,认为只有春、冬两季产的茶质量才高,于是有了“
春茶做香,
冬茶做水”的说法,似乎其它季节的茶都不值一品。
立春时节,各地气温逐渐开始回升。
之后随着气温进一步回升,平均气温较低的北部
茶区和高山
茶区,茶芽也纷纷冒出头来。
冬季休眠期的
茶树,茶芽因为低温而不萌发,叶子光合作用所产生的糖类因此大量累积在
茶树体内。等到春季气温回升,
茶树便大量萌芽,所以春季是一年之中
茶叶量产最丰盛的季节。
春季,温度较低、日照较缓和、湿度相对较高,有利于
茶树蛋白质和
氨基酸类的合成。
但低温及短日照的生长条件,也使得
茶树中
多酚类物质含量减少,所以香气较低。
传统
茶区在节气进入立夏之前,
春茶的采收算是告一段落。
但中部及北部海拔高度接近2000米的
茶区,到此时才真正进入了产季高峰,一直要到阴历五月底六月初,才算正式结束
春茶季。
但低温与短日照,不利于香气物质的形成,因此
春茶的
制作,重点在于提升香气。
夏
秋茶在消费者眼里,往往质量较春
冬茶低劣,其实未必尽然。
春茶采收后,到了立夏,气温较温暖的
茶区,就可采收头水
夏茶。在立秋之前,还可以采收第二次
夏茶。
长日照与高温的生长环境会促进
茶叶内多酚物质的合成,
氨基酸含量虽然不比
春茶丰富,但有利于香气物质的合成。
夏季的茶青,如果
制作得当,反而能做出别具风味的
茶汤。盛名满天下的
白毫乌龙,质量最好的产季就在初夏。
但若是制成
发酵度较高的
乌龙茶,不管是
白毫乌龙或番庄乌龙,都有绝佳的香气与滋味表现。
此时虽然日照时间已经变短,但昼夜温差大,有利于香气物质的累积。
整体而言,
冬茶的可溶性物质减少,加上夜晚气温骤降,
发酵作用难以启动,因此
制作时着重促进
多酚类物质的
发酵,增加可溶性
氨基酸和糖类的含量,这也是“
冬茶做水”这一说法的由来。
大自然巧妙地赋予了各个季节
茶叶不同的个性,并等待制
茶人适性而制。
如果一股脑将每一季的茶都
制作成同一种样子,那就失去了
茶叶的独特性。
喝茶的人若能够领略各季节茶的巧妙之处,便可以根据时令买到各具特色的
好茶。
(责任编辑:admin)
------分隔线----------------------------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