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片小小的茶叶,不仅承载着中国文化,还蕴含着健康之道。
诸多茶友以从事茶行业,喝茶、品茶等多种形式,置身茶事、茶道之中。但在大众视野中,茶更多是健康养生的方式之一,用以缓解高压社会带来的焦虑,亚健康等健康隐患。绿色,有机,无污染,便携,潮流等成为市场推动下,茶发展的标签。
左: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研究员 陈宗懋
右:中国工程院院士、湖南农业大学教授 刘仲华
01
春秋战国:煮熟之后加调料
02
唐朝:煮茶、煎茶盛行
一沸,加点盐,煮至水中微有声,气泡像鱼眼;
二沸,先舀出一瓢水,再放入茶末,煮至锅边气泡像连珠;
03
宋朝:点茶、斗茶流行
宋承唐代饮茶之风,日益普及,并将其发展到新的高度,专业的茶师、茶学评论、文学艺术作品纷纷涌现。
宋朝人的饮茶方式称为点茶和斗茶。
点茶即将研细后的茶末放在茶盏中,先冲入少许沸水点泡,把茶末调匀,然后慢慢注入沸水,用茶筅(一种调茶工具)去拂,调匀后即可饮用原汁原味的茶水;
斗茶则是为了评比茶的品质,当时在闽北最盛行,诗人范仲淹将其生动地描写为“北苑将期献天子,林下雄豪先斗美”。
04
明朝:茶叶在欧洲流行
明朝末年,荷兰人将茶籽由澳门运销到爪哇(今印度尼西亚爪哇岛一带),再传到英国等欧洲各地。
陈宗懋院士介绍,在公元17世纪,葡萄牙公主凯瑟琳“嗜茶如命”,她嫁给英国国王查尔斯二世的嫁妆中就有两大箱茶叶,当时一些年长的大臣患有胃病,西医无法治愈,凯瑟琳就尝试调配了不同的茶叶给他们饮用,将病症全部治愈。
05
喝绿茶有3大健康优势
一片茶叶里,蕴藏了怎样的健康优势?
陈宗懋院士介绍,虽然人们很早就知道喝茶有益健康,但真正开始研究茶叶中的功能成分是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的。当时,我国提出“回归大自然”的口号,传统中医药发展迎来契机,茶叶的健康价值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
刘仲华院士一直致力于茶和植物功能成分的利用研究,他告诉《生命时报》记者,近年来,国内外研究者愈发深入地证实了儿茶素、茶黄素、茶氨酸、茶多糖等茶叶主要功能成分对人体健康的益处,比如延缓衰老、调节代谢(糖、脂质、蛋白质代谢)、减肥、调节肠道菌群、调节免疫、抗抑郁、抗炎症、抗病毒抑菌、强壮骨骼等。
但他也提醒:“尽管茶有很好的健康属性,但我们不能把它当作药品来看,更不能期待它包治百病。喝茶是一种健康生活方式,最主要的是感受茶的色香味带来的愉悦心情,同时有效改善人体的健康状况。”
中国茶安全质量有保证
我国每年产茶近300万吨,其中35万吨左右出口,面临美国、欧盟、日本等发达国家严苛的质量安全检验,茶叶质量安全水平都过关。
根据市场监督部门2020年在全国范围内抽检3万多批茶叶的情况,综合不合格率仅为0.3%~0.4%,其中属于农残问题的不到1/3,这意味着99.9%的茶农残检测是合格的。在检测判定为农残不合格的茶叶中,往往可能是水溶性农药残留超标。另外,我国消费者青睐高端春茶,春茶采收季节,茶园病虫害发生的可能性较低,茶农使用农药的可能性很低。
01
从源头减少农残和重金属
刘仲华院士说,这一成绩得益于国家农业农村部、商务部对茶叶质量安全的高度重视,将农残和重金属作为两大关键安全隐患进行源头防控。
02
用绿色防控减少农药
陈宗懋院士欣喜地告诉《生命时报》记者,绿色防控技术可使种茶期间不用农药或减少至少70%~80%的农药用量,目前已推广到近万亩茶田。
替代农药的绿色防控方法主要有3种:
不同害虫喜欢不同波长的光源,可用狭波灯来诱杀害虫、保护其天敌。
雌虫靠性信息素吸引雄虫交配,现在可以人工合成比雌虫更具吸引力的“人工性信息素”。每亩茶园放置4个4毫克的小装置,大部分雄虫会被吸引和捕杀。
利用“植物语言”。茶在不同季节和状态下会释放不同气味,形成植物语言,吸引不同害虫。人工模拟害虫喜欢的气味,可将其吸引到特定地点产卵并捕杀。这一方法在浙江省绍兴市御茶村茶园成功应用,几年下来总共抓到约70万头成虫。
03
推动燃料和包装改革,减少污染
于是,陈宗懋院士近期向农业农村部提交报告反映,希望推动茶用燃料和包装的改革,让茶叶质量安全再上一个台阶。
一天、一年、一生
喝茶都要遵循规律
陈宗懋院士长期生活在杭州,谈及饮茶习惯,他说:“我平时喝绿茶更多一些。年轻时每天要泡四五杯茶,现在每天也要3杯。每杯茶大概用3克茶叶,添3次水或感觉味道淡了就倒掉。不过,胃肠不好的人少喝绿茶,可以多喝一些红茶,对肠胃比较好。”
刘仲华院士也分享了他的饮茶建议。
01
六大茶类交替喝
绿茶属于不发酵茶,白茶、黄茶属于轻微发酵茶,乌龙茶属于半发酵茶,红茶属于全发酵茶,黑茶属于后发酵茶。如果按照氧化、发酵程度由轻到重排序,依次为绿茶、白茶、黄茶、乌龙茶、红茶、黑茶,这一排序基本符合中医由凉到温的顺序。
一生之中,也要随着年龄增大由轻氧化喝到重发酵:年轻时睡眠质量较好,喝杯咖啡因含量较高的绿茶,不会影响睡眠;晚年则往往“坐着打瞌睡,躺下睡不着”,如换成微生物发酵、咖啡因含量较低的黑茶,睡眠不会受到太大影响。当然,以上建议不是绝对的,需要考虑个人饮茶偏好和身体差异。
02
每天9~10克,分三泡饮用
03
“隔夜茶”最好不喝
民间一直流传“隔夜茶不能喝”,刘仲华院士说:“如果上午8点泡了一杯茶,下午4点能喝吗?如果晚上10点泡了一杯茶,第二天早上6点还能喝吗?都是间距8小时,前者多数人觉得能喝,后者为什么不能喝?一杯茶泡久了,只是没有刚开始泡时的香气和鲜爽感了,但依然可以喝,不会威胁健康。”
陈宗懋院士也指出,可能存在的致癌物“亚硝胺”经检测完全不存在,但从卫生角度考虑,隔夜茶不提倡喝。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