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行业,为何很难出现大品牌?这3点是根本原因
时间:2022-05-04来源:藏品普洱 作者:佚名浏览:
次
中国茶叶里的这种茶文化、茶道,是很排斥工业化、品牌化的标准茶品的。一旦缺少了标准化规模化的产品,品牌也就难以打造了。
普洱茶行业自诞生至今,也出现了一些知名品牌,数得上名字的如一线品牌
大益、
中茶、
下关等,除此之外,能被大众熟知、接受的大品牌还是不多。
普洱茶的本质仍然属于农产品,既然是农产品,它的产量、品质、
采摘时间等,受到天气的影响是很大的。
同样一个
茶园,每年生产出来的
茶叶,产量都是不一样的,在
茶山上就有“大年”“小年”的说法:如果当年风调雨顺,
茶叶丰产,那就是大年;如果春季突发冰雹天气或者持续旱灾,
茶叶减产,那就是妥妥的小年无疑了。
除了产量不同,每年
茶叶的味道和口感都会有细微的差别,
采摘时间也不一样,比如今年气候偏暖,
茶山的
采摘时间就比往年提早一些。
如此一来,
普洱茶缺少标准化、标签化、规模化的运转模式,很难把
普洱茶做出标准统一的味道来,这恰恰是打造大品牌必不可少的元素,所以,
普洱茶行业很难做品牌。
普洱茶行业存在一个现象,也就是“有名茶,无品牌”,这一点在早年的
普洱茶市场上更加明显。一些明星茶品如96真淳雅、99绿星星等,在行业内认知度很高,但这些名茶依然很难把背后的品牌带动起来。
96真淳雅由台湾
茶人吕礼臻定制,这款茶在资深
普洱藏茶圈里,口碑是很高的,可惜是款定制茶;99绿星星是福海
茶厂的标杆茶品,可惜福海
茶厂一直忙着多元化战略布局,并没有聚焦构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纵观整个
普洱茶市场,中小企业忙着玩转小众高端路线,大茶企则是忙着多元化扩张,尽量拉长产业链,多点布局产业板块,在这种市场氛围下,真正一家独大的
普洱茶品牌很难做得起来。
中国人
喝茶,喝的不仅仅是茶,更是悠闲,是静雅,是闲情,是意趣,这里面有着独特的人文属性。
一方面,国人
喝茶,“
茶人之意不在茶,在乎山水之间也”,这才有了“茶者,人于草木间”的诠释。茶,来自高山深林,因此
茶汤里也蕴含着喝
茶人的田园山乡梦,这与钢筋水泥属性的工业化是两相违背的。
另一方面,中国人自古就有着“格物致知”的意识,
喝茶也是“致知”的重要方式。
小小一杯茶里,蕴含着得失、拿起和放下,处处都是人生的大哲理,全靠一个“悟”字,这才有了“
吃茶去”的禅意。
因此,
中国茶叶里的这种
茶文化、
茶道,是很排斥工业化、品牌化的标准茶品的。一旦缺少了标准化规模化的产品,品牌也就难以打造了。
(责任编辑:admin)
------分隔线----------------------------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