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很多人喜欢喝老茶?
时间:2022-05-27来源:吃碗茶 作者:佚名浏览:
次
老茶,当然是从新茶而来,但不是所有的新茶都可以成为老茶。对待老茶,犹如中医,经验主义,讲求实效。
中国
茶文化历史悠长,
喝茶的群体非常大,而且地域差距特别大,但基本上每个地区都会有一些
老茶,或多或少。
老茶,当然是从新茶而来,但不是所有的新茶都可以成为
老茶。对待
老茶,犹如中医,经验主义,讲求实效。
老茶最早的发源地在云南,始见于明代大理白族进士李元阳记述的感通茶:“藏之年久,味愈胜也。”明清时期,感通茶都是云南的名茶。
晒青绿茶紧压成型后,加工成的
七子饼茶,属于
普洱茶。敬昌号的马祯祥回忆,民国时期,内销的都是新
春茶。销往香港、东南亚的茶,需要存放,有时候甚至存放二三十年之久。
七八十年代,甚至直到九十年代,
普洱茶很多是按照香港客户的要求,适度存放后再销售。
直到九十年代中期,台湾师范大学邓时海教授所著《
普洱茶》一书提出:
越陈越香。这既是对传统的继承,也是提炼与弘扬。
2004年简体字版《
普洱茶》一书在大陆出版发行,
老茶之风兴起。随后邓时海先生、耿建兴先生合著的《
普洱茶续》出版发行,大力倡导:喝
熟茶、藏
生茶、品
老茶。这个观念深入人心,对
普洱茶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这个问题尚且没有统一的标准。
周亮工认为隔年陈,这几乎与现今的食品保质期一致。按照我国的规定,食品常温下的保质期为18个月。适合作为新茶饮用的,如炒青、
烘青、蒸青类
绿茶,常温下存放超过保质期,不提倡饮用。
老茶源于文献记载,明代的李元阳:藏之年久味愈胜也。民国的《路南县志》:藏之越久越佳。邓时海教授《
普洱茶》:
越陈越香。这都是艺术化语言的表述,属于模糊美学的范畴。据此曾向邓教授请教,得到回复是:20年以内算新茶,20~40年算旧茶,至少40年以上算
老茶。贮存100年以上算
古董茶。在我们看来,这个是邓先生艺术化的品鉴标准。
对于现有存世
老茶,仅以
普洱茶为例,无论是当下市场热议的
中期茶,或者是七子级、印级甚至是号级
古董茶。都需要有较强的财力,更需要有专业的
鉴别能力,近乎于古董
收藏。设若不具上述条件,应当审慎的对待。
我们更主张的做法是,在了解茶的基础上,选择适合自己的新茶,自行存放,与茶相守相伴,慢慢变老。在这个过程中也有很多的乐趣,老了更有
老茶喝。既可以独自享受,还可以与人分享。缺乏专业知识、财力受限的情况下,不主张将其设定为以增值为目的金融类产品。
鲁迅先生说过:“有
好茶喝,会喝
好茶,是一种清福”。要享这清福,需得有钱、有闲,还有练习出来的特别的感觉。
(责任编辑:admin)
------分隔线----------------------------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