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其实,没有任何前提条件的“耐泡性”对普洱茶来说一文不值,是一种不准确、不恰当、不科学、不负责的套词!
一款茶耐不耐泡有两种理解:
前一种方法貌似客观,却没有实用价值。因为它测出来的是这款茶水浸出物的大致总含量,含量大只能证明该茶叶内涵物质丰富,但并不意味着越丰富就越好,比如有些野生茶内含物质就很丰富,但苦若黄连难以入口,甚至有毒。
举例说明:有A、B两款茶样各8.5克,同样用100CC的盖碗冲泡,每道次10秒出汤,结果A茶冲泡至15道还有茶味,B茶到12次即汤质薄弱,似乎A更耐泡一些,但换成6秒出汤,A可冲至18道,B却达到24道,从中我们可以看出,B茶样的析出速度比A快,改变浸泡时间之后明显更耐泡了,那这两种茶样谁更耐泡呢?
1、茶树品种
即便在云南普洱茶产地范围内的大叶树种,本身的内涵物质含量便不尽相同。群体种的如勐海大叶种、勐库大叶种、凤庆大叶种…无性系的云抗10号、云抗14号…其理化成分总量不同,所占比例不同,以这些茶树为原料加工而成的普洱茶,品质特点各有千秋,岂能用一个“耐泡性”便将其排出优劣来?
2、茶树树龄
树龄并不是决定性因素,气候生态环境才是决定性因素,树龄的讨论必须是在同等气候生态环境的条件下才有意义,否则就如关公战秦琼一般,在同等气候生态环境下树大根深的古树自然占尽优势,小树只能一旁偷偷抹泪了。
3、采摘嫩度
4、采摘季节
5、采摘时机
采的太晚芽叶就没有滋味,其内的营养物质会随着叶片的成长而输送开,慢慢向木质化发展,导致茶叶失去品饮的价值。
6、茶品工艺
7、茶品年份
从理论上说,一款茶从新茶存放几十年后成为老茶,最终茶滋消散殆尽,成为无味的古董,当然是不耐泡了。
但这个过程茶品的耐泡度与存放时间不是单纯的“斜向上”或“斜向”下直线,也不是简单的抛物线,它其实更像是波浪线:即在一段时间内更耐泡些,一段时间又不耐泡。
比如一款存放年限恰好达到最佳品饮期的老茶,就好像一个沉睡的人,为了保证自身机能运转,会关闭一些需要消耗能量的程度,让身体节能。
节能后的老茶,自然需要花费更多时间去唤醒它。
越老的茶,唤醒的时间需要更长。
8、茶品形状
看了这八大因素,你还会轻易说普洱茶耐不耐泡吗?
另外,我们在讨论一款茶耐不耐泡的前提必须是这款茶值得我们讨论,也就是首先得是品质好的茶,才值得我们七八泡、十几泡、二十泡…的试。
试想一下:又苦又涩还有怪味的茶值得您冲几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