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各位
茶友有没有见过一些
老茶客拿着泡完茶的
盖碗不撒手,使劲盯着
盖碗中的
普洱茶叶片仔细端详的样子。
不了解其中诀窍之前,觉得茶都喝到肚子里去了,现在再看
叶底已是悔时晚矣。
泡剩的茶底,专业术语叫做“
叶底”。茶底往往被人们所忽略,很多茶友喝完茶后都会直接将其倒掉。
然而看似没有价值的茶底,却可以看出一款茶的品质。
看
叶底,主要从嫩度、色泽、匀度、舒展度几个方面入手。
嫩度一一捏茶底,看叶质
所谓嫩度,就是看一款
普洱茶中较为细嫩的一芽一叶和一芽二叶的比例,从而估算出整体芽叶比例,判断总体叶质的老嫩程度。
在
普洱茶还没有泡开时,关于芽叶细嫩与否的信息,我们是不太容易分辨出来的,其芽头和嫩叶的含量通过湿润的
叶底则很好
辨别。
拿起几片
茶叶将其平摊开来,我们就能看出它的
采摘级别是单芽、一芽一叶等等之类了。
最好能有几款茶放在一起对比来看,这样有了对比才能更好分辨
叶底的均匀度,否则容易受到光线、环境等外界客观因素和自己主观感受等因素影响。
叶片表面要有一层蜡质使得叶片整体有光泽,颜色需要有一定明度,暗淡无光的表示鲜叶不新鲜。
所谓匀度,就是看一款
普洱茶的
茶叶的老嫩、叶片的大小、厚薄、整碎是不是比较统一。
在看
叶底的三个项目中,匀度是相对比较次要的,匀度和茶的
采摘加工管理有关。
匀度和一款
普洱茶的
采摘加工管理有关。有的
茶农采茶不管三七二十一,一把抓,那么从
叶底上反映出来的就是大大小小很不匀整。
在加工时,有的
茶厂把不同山头、不同批次
采摘的茶不加
辨别地混在一起加工,也会出现匀度很差的情况。
匀度差,代表采茶做茶不严谨、不规范、不认真,这样的茶没有购买必要。
叶底的舒展度越好,说明它的
活性很好。一般内质充沛的
普洱新茶或者
老茶,在经过开水多次
冲泡后,叶片会变得十分平整。
茶叶在
制作过程中经过了揉捻,在经过开水高温
冲泡之后,叶片会舒展开来,呈现一种自然的形态,仍然能看到揉搓的痕迹。
相反,
冲泡后完全“摊平”或者紧缩泡不开的茶,都是
工艺上有问题的。
乌龙茶是一种揉捻程度较重的
茶类,经过
冲泡完全舒展后仍然会稍有卷曲,这是正常情况。
感官感受:
泡好的
茶叶底是精神饱满的,摸起来丝滑,捏起来厚重,撕起来也依然会感觉到鲜艳的韧劲看上去有光泽,甚至是油亮。
但是想要通过这些感受来判断茶的好坏,还需要丰富的经验。
所以碰到
好茶多去看看
叶底,学习一番,也是一个可以让自己快速进阶的办法。只要我们认真看都可以看到。
而且这些客观的表现并不足以说明一
泡茶的好坏不同
茶类对
原料的要求各有不同,还需要结合更多信息来综合判断。如果想要获取更多信息,则需要一定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经验。
有一些茶,尤其是北方的中小叶种茶,因为
采摘来的鲜叶大小均匀度较差,所以在同样的
制作工艺要求下,就会出现做的不均匀的情况。
这虽然有情可原,但确实是实实在在的
工艺问题。
采摘等级不均匀,加上挑选不到位,就会导致不同叶片
叶底的情况不同,最终导致成
茶的口感均衡性较差。
如果我们发现在喝的这泡
茶叶片的厚度、韧劲、手感都符合
好茶的标准,但偏偏看起来很软,毫无光泽,那么基本就可以认定是
制作工艺中出现了问题。
是呀,看似不起眼的
叶底都能读出这么多信息,更别说还有干茶没看,还有
泡茶注水等动作没讲。
难的从来不是茶,是人心啊。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