闷:是冲泡过程中,加“盖”(如杯盖、壶盖等),使茶具内保持相对密闭,通过保持相对温度,发展茶品香气。
醒茶阶段的“透”与“闷”
原料老嫩的“透”与“闷”
一般的原则是:
嫩茶、新茶以透为主,多透少闷;
粗茶、老茶以闷为主,多闷少透。
幼嫩的芽叶容易“闷熟”,过“闷”会使香气不易显露,水味重,所以浸泡时,应“多透少闷”,以“透”为主。
粗老原料,细胞壁质地厚实硬脆,“粗老味”重,陈化年份长的老茶需要醒茶,所以以高温和透闷结合的浸泡方式,能获得甘而醇的品质风格。
冲泡阶段的“透”与“闷”
冲泡阶段的“透”和“闷”,各位茶友会比较熟悉,一般泡新茶的时候,前几泡我们会稍微闷5秒左右再出汤。此过程中,稍稍的倾斜碗盖几秒迅速开盖出汤,这样有利茶香散发,提高鲜爽度,又能保证茶汤不至于过浓。
到了末尾的几泡,才需要用“闷”的技法:注水完毕,全部盖严盖碗,十余秒后开盖出汤。而年份较长的茶或原料嫩度偏老的茶叶从前期就可以用“闷”来激发内韵。
出汤后的“透”与“闷”
很多茶友往往会忽略出汤之后盖碗的摆放,但茶艺师们对盖的摆法却很注重,这里其实也是对“透”与“闷”的掌握。
出完汤即便没有沸水,盖碗的余热仍旧很高,盖严很容易“闷”到茶叶,导致后面几开滋味不佳。一般情况下,我们推荐大家采用“透”或斜盖“半透”。
茶具选择的“透”与“闷”
茶具的“透气性”强弱、“散热性”好坏对“茶味”的影响很大。
透气性好、散热快的茶具(如盖碗、紫砂薄胎壶、玻璃茶具等),适宜冲沏嫩度较高的茶。
反之,质地厚实、壁厚、密度大、散热慢、容水多的茶具(如紫砂厚壁壶、瓷器、石器、容水量多的大壶),适宜冲沏较老(粗或年份老)的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