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关生、勐海熟”这是一句被普洱茶友们熟知的俗语,而很多老茶客都知道,这句话其实并没有说全,后面还有一句昌泰野生特难寻”,这可能就让一些新入门的茶友想不通了:一家90年代末才成立的年轻茶企,如何跟拥有百年历史的下关沱茶和熟茶霸主勐海茶厂相提并论?
昌泰野生茶的由来
说到昌泰野生茶,就不得不提其第一款标杆茶品:99易昌号的创制故事。在和另一位合作伙伴创办昌泰茶行之前,陈世怀还是国营大渡岗茶厂的一个小科长,1999年,他和厂长带着茶板到香港农展会拓展出口业务,没想到却铩羽而归,连茶样都没派完。
经茶庄老板介绍,二人又和深圳富华公司搭上了线,认识了时任富华经理的魏雪峰先生,和公司业务员太俊林先生(也即昌泰茶行的另一位创始人)。
眼见生产陷入困局,富华公司就派太俊林到大渡岗协助制茶,不过当时正值国有企业改革“下岗潮”,这个年轻人不仅想自立门户,还鼓励陈世怀和自己一起创业。
陈世怀对此有点犹豫,于是太俊林果断回公司说服总经理魏雪峰预支5万元作为启动资金,并给出“只要品质好,公司来包销”的口头承诺,陈世怀才下定决心好好干。
充满信心的两位年轻人,在易武大街注册了“昌泰茶行”公司,并以“易武”和“昌泰”的首字为名,准备制作属于他们的第一批茶品,这就是99易昌号的由来了。
1999年6月,昌泰茶行从大渡岗茶厂“挖”来了两位技术人员,过了几个月,几台基础制茶设备也到齐了,易昌号准备开始生产。
由于缺乏经验,大家都没有想到准备压茶布袋,用的时候才想起来没有,而这种袋子需求极小,根本没有人卖,只好发动家里人踩着缝纫机连夜制作。不过这些手工布袋的质量参差不齐,有的太薄,没用几次就破了,有的规格不对,导致压出来的茶轻重不一,有松有紧,而且很多沱茶都是窝心都是歪的。
就是在这种条件下,昌泰茶行第一年就压制了54吨易武原料,光茶饼就有6个品种,还有茶砖、茶沱、大饼、小饼等规格,前后用了半年时间才全部压制完成。
民营茶厂出品,制茶总数收藏突破50吨,采用易武古树茶纯料制作...这些都是99易昌号身上的标签,而其中最惹人关注的,莫过于全部采用大树茶制作。其实,99易昌号之所以会全部采用易武纯料,不是深谋远虑,而是无奈之举。
早在昌泰茶行创办之前,易武乡就有一家乡镇茶企,不过主要做烘青绿茶,不过这家企业也很不景气,因为资不抵债,在1999年被银行卖给龙生公司,更名龙马茶厂。
这就出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昌泰茶行这个初创茶企没钱没势,只能收龙马茶厂挑剩的大树茶,这些品质极佳的原料,当年也才不过几块钱一公斤。
收回来的这些原料,昌泰茶行也按级别和嫩度划分出了几个等级,由于受绿茶思维影响,相对细嫩的称为极品,稍次的称为精品,剩下的粗料则做了正品。
昌泰野生茶的发展
进入市场后的易昌号虽然遇到了一定的波折,但最终还是凭借其优秀的品质成功大火,连带着初出茅庐的昌泰茶行也有了一定的知名度,于是陈世怀先生便想着在继续做当时市面上基本没有过的古六大茶山野生纯料茶。
而在产品定位上,由于99易昌号的珠玉在前,易昌号系列已经成为了昌泰茶行的看家产品,因此昌泰并没有滥用易昌号的名气,而是决定将不同山头的野生茶,用不同的名字去命名。这其中就有知名度比易昌号稍差些,但品质一样出色的陈鸿昌系列茶品。
2001年,为了与专注易武产区的易昌号区分开来,昌泰茶行新推出了一个名为“陈鸿昌”的六大茶山纯料系列产品线,并在这年出品了首批陈鸿昌蛮砖以及陈鸿昌倚邦,2003年,又出品了陈鸿昌蛮砖和陈鸿昌倚邦。由于带有一定的试制性质,这几款茶当年的产量都不多,留存至今的更是少之又少,是真正的“昌泰野生特难寻”。
作为昌泰茶行非常重视的一个系列,陈鸿昌此后历经了多次设计,比如在2003年,陈鸿昌品牌就更改为“陈弘昌”,同时也重新更换了版面的包装设计,版面正中的方型图案改为圆圈,辨识度更高。
2004年起,昌泰陈弘昌的产品线又进行了大幅度的升级与扩展,开设设计更多茶区,比如易武茶区的曼撒、蛮砖、易武正山,勐海茶区的班章、巴达,就连当年罕有人知的景谷千家寨也被列入其中,一时间,陈弘昌成了当年小众名山纯料的代名词。
同样是2004年,对景谷茶区青睐有加的昌泰又推出了“极丰源CTCH”新系列,这个品种创造性地将易武古树料和景谷野生料拼配在一起,取两家之长,当年产量不多,如今存量极少,在昌泰野生茶中也属于难得一见的品种。
2005年,昌泰茶行改制为昌泰集团后,陈弘昌正式被列为集团内部的高端纯料路线,与主打拼配风的“昌泰号”,看家产品“易昌号”一同,成为了昌泰早期野生纯料的代表作。
(责任编辑:大润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