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甜,是所有味觉之中,最能让人产生愉悦感受的味觉。
甜的感觉,是人类经历了上百万年进化出来的结果。
最初仅仅是因为产生甜味的物质,能补充我们身体所需的能量,为了保证生存,从而进化出这样原始的,对于甜味的味觉,让本性的欲望,驱动我们取摄取糖分,维持生存。
从这个层面上讲,其实我们已经没有办法去分清楚,到底是果实自己变得更甜,让我们帮助他们繁殖,还是因为我们发现甜果子能补充能量,而进化出甜味。
所以喜欢甜,合乎于天道,又因为喜欢甜而演化出另一层意义。
在我们的语言之中,总把美好,幸福的事情比喻为甜。譬如,甜蜜、甜美等。这已经超越了单纯一种味觉的刺激感受,转而对愉快、舒服的感受一种形象的概括。
或者正因为茶叶有了甜味,或者才有别于其他的植物,产生自己的文化。
试想象如果茶叶不是甜的,可能英国人就会喜欢上咖啡而不喜欢上茶叶,与荷兰两次海上战争也许就不会发生,英国人也不会成为海上霸主,更不会成为日不落帝国,更重要的是清朝就不会跟英国产生巨大的贸易顺差,乾隆或者就没那么有钱,也不会到处去玩,那就遇不上大明湖畔的夏雨荷。同时英国人就不会歪着脑子想用鸦片来赚银子,也没了林则徐烧烟,接着就不会爆发鸦片战争,清朝也许还能苟上一段时间,也不会有波斯顿倒茶事件,美国独立也会晚上许久,也许二战的格局也会发生重大变化。
这样看茶叶进化出甜味同样是命运石之门的选择啊。
2、茶吸引人的,与其说是甜,其实更准确来讲应该是甘。
如果从现代字典上看,甜和甘的字义是画上等号的。
但是从很多语境来讲,就不一样了。譬如形容猪油饭时的甘香,形容溪水的甘冽,还有我们喝茶时候的回甘。
甘又是一种怎么味觉感受呢?我觉得甘是要比甜来得更加复杂。
众所周知,人是会经常产生幻觉,就像最近股票行情好了,我发现魅力好像也同步提高了,不少美女可能垂涎我的美色,要加我QQ和微信。但是作为一颗奔往0.1吨重的成熟的韭菜,这些小手段根本骗不了我。
甘味,其实也包含了一些幻觉,从物质层面上说,即使没有太多让我们直接感受到甜味,但是实际上其他物质的对比效应又或者是在口腔中的化学作用,产生了一些似甜非甜的错觉。
所以甘对于甜来说,是既包含了显性的甜味,也包含了隐性的类似甜味的感觉。
甜的感觉比较表浅,更多是形容一个由糖类物质引发的神经冲动产生的感觉。从字面上结构去看甜字,舌甘为甜。
但是其实我们也知道还有很多不是在舌头上产生的甘,譬如说喉咙感受到的。
所以对于茶来说,用甘字实际要比甜字形容这种甜的感觉更加广泛、准确、深刻。
所以我是以甘作为茶汤滋味的基础三原色之一,而非甜。
3、茶的甘味又是怎么构成的呢?
从物质角度来讲,主要是三类物质会产生甘的感觉,分别是糖类、氨基酸、和黄酮类。
糖类:最直接产生甘感觉的是茶叶中的可溶性糖,占比约为2%~5%。这些可溶糖中主要是葡萄糖,麦芽糖,果糖,蔗糖,半乳糖,鼠李糖,甘露糖等。
氨基酸:带有甜感的氨基酸,像天冬氨酸、甘氨酸、丙氨酸、丝氨酸、苯丙氨酸、色氨酸等。
黄酮类:茶多酚中,有一类物质叫黄酮类,有苦中带甘的感觉,低浓度下,表现出一定的甘甜感。
而甘味的形成,一方面是鲜叶自身自带有甘甜味的物质,另外一方面很重要的是加工。
几乎所有茶类加工都会进行一定的摊晾和萎凋。
摊晾和萎凋其实手段上来看的话,区别不大,都是通过静置通风,使得茶叶失水。我认为两者最大区别是失水深度不一样。
在摊晾萎凋的过程中,茶叶生理活动依然在进行,由淀粉和糖苷水解生产的糖分在鲜叶体内累积,同时蛋白质也逐步水解成各种氨基酸,这些氨基酸就包括了能产生甜的氨基酸。
乌龙茶经过摊晾与未经摊晾的情况下,多糖含量相差了超过10%。
做青
在做青过程中,因茶青相互的碰撞,叶片细胞部分破损而氧化。黄酮类得到累积,但是随着做青的加深,可溶性糖容量会下降。
在杀青过程中,因为湿热的作用,水解酶的活性有所提高,所以淀粉、果胶素、纤维素、等多糖,和蛋白质的水解加速,生成更多的可溶性糖和氨基酸。
揉捻
过程中,茶汁溢出,与空气发生氧化。黄酮类进一步增加,增加的速度因茶类有所不同,譬如没经过杀青的红茶,就会较多转化。
是红茶的关键工序。在发酵过程中,为了让多酚氧化酶达到最佳效果,会控制好发酵时的温湿度。与之同时,由于糖类水解酶活性增加。在发酵过程中,单糖含量增加2倍以上。
渥堆
是黑茶的关键工序,在渥堆过程中,因为微生物的作用,多糖类会逐步水解成可溶性糖,甜度便会增加。但是渥堆时间过长的话,微生物消耗糖分多于分解,可溶性多糖的含量又会逐步降低。
后期陈化
普洱茶,在后期存放过程中,因为缓慢的氧化与微生物等作用,其可溶性糖含量会呈现出上升的趋势。但是不同的储藏温湿度变化,对于可溶性糖,黄酮类的影响较大。可溶性糖的含量与地区湿度和温度呈现一定的正相关。
5、作为茶叶的基础味觉三原色之一的甘,起到主要平衡协调茶汤滋味的作用。
茶汤中的苦味,可以被这些带甘味的物质中和,茶汤滋味变得可口。另外一方面,适度的甘甜感觉,低刺激残留在口腔中,会形成回甘的感受。
事实上甜度并不是越高越好,因为高浓度的蔗糖、葡萄糖等甜感,会在饮用后,在喉咙后产生不愉悦的酸感。
所以对于奶茶或者水果茶而言,如果茶汤品质不佳,一味加糖是无法遮盖茶汤自身的苦涩低粗味,反而会因为过量的糖而让本身苦涩的回味加上难受的酸味。
而只有恰到好处的苦后回甘才有一种滋润口腔,解渴生津舒服的感受。
如果说,茶叶的苦味是一匹脱缰的野马,那么鲜味与甘味就是这匹马的马鞍与马绳,共同驯服苦味的野性,让它变得温顺可人。
6、在梳理完茶叶基础味觉三原色后,我突然有一种感觉。对于茶叶滋味喜好这件事,或者并不是那么浅薄。
对于甜蜜的感觉喜好,其实是源自本性,发自内心,而对于高糖饮品,不应该更值得发自内心地去追觅吗?
显然不是,对于甜的抗拒,或者深知享受过这种愉悦后,空虚感便会随之而来,一瓶可乐之后,一口清水,口中泛酸,寡薄难受。那曲终人散的伤感涌上心头,一旦接触了那种过度直白的愉悦,平淡变得乏味而痛苦。
而茶,入口之苦,虽初有不适与难受,但是我们其实都在期盼这苦的尽头,会化作清泉般珍贵的回甘,而这种回甘,相比起甜的愉悦,更让人痴迷。哪怕之后喝上一杯清水,也变得甜润可口。
我觉得与其说我们迷恋茶叶,倒不如说我们迷恋的这种苦后回甘,细水长流的感觉。因为像极了生活,也像极了人生。
活在糖里,其他一切皆为苦难乏味。只有历尽艰辛苦难得来的回甘,才难能可贵,值得回味,值得歌颂。
(责任编辑:大润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