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苦:茶之味 -
- 涩:涩为收敛感 -
优质的涩感:一般来说,古树茶或多或少都会有涩,但一般不会良久不化。虽然涩感刻意因工艺而得到掩盖,好茶的涩在茶味中并不占主导,一般工艺师不会刻意去掩盖它。因此对于生茶“可以化开、切不占主导”的涩我们不用太在意,这是好茶的一部分。
劣质的涩感:反倒是低品质的茶因为滋味淡薄,涩感尤为突出,品来让人满口是涩,没有愉悦感。
虽然我们常以苦涩并称,但准确来说,涩并不是一种味道,而是人口腔“收敛性”之表现,因此涩感也会比苦表现得长一些。
普洱茶作为后发酵茶,会有一个漫长的后期转化过程。由于普洱茶经过“低温杀青”和“阳光晒干”,茶叶还保留着活性,在一定温度、湿度、空气条件下,茶叶中以茶多酚为主的物体进行转化递减,转化为茶黄素、茶红素、茶褐素等新成分。于是年份越久,茶叶色泽越深,香气口感越醇厚,苦涩感越弱,茶性越趋于温和。
滋味饱满的茶一般都附带有良性的苦涩感,这样的茶在后陈化更容易变得醇厚,茶的苦涩会逐渐减轻,甜度加强,回甘越来越好,这在中老期茶体现得淋漓尽致。
对于茶品的审评我们要客观看待苦涩,苦和涩是茶叶品质的“试金石”,优质的苦涩会为茶加分,而劣质的苦涩,则让我们更容易去淘汰一款茶。
有说苦涩是喝普洱的一道坎,喝懂了“苦涩”,就喝懂了茶。品味苦涩就像一种历练,看淡了脚下的坎坷,才能看到沿途美景,品到壮美人生。
苦涩,就是茶。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