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贵知己。
普通的茶卖给普通的客人,上好的茶只卖给上好的顾客。“上好的顾客”并不是有钱的顾客,而是懂茶、爱茶、喜欢喝茶的顾客,因为他的“上好的茶”也不是“最贵的茶”。
1、熟普的历史期短
1973年以前,普洱老茶都是经过时间沉淀慢慢养成的,因此云南有“爷爷做茶、孙子喝茶”之说。
2、熟普更来之不易
熟普的发酵,需要各种专业的技术人员把关,对发酵技术的控制(洒水量、温湿度控制、翻堆时机等),以及高要求的场地,周围环境和特定菌群,至少6-8周甚至更长的12周的等待发酵过程等,每一个程序都会影响它的品质。发酵出堆之后的熟普,还需要静置、分筛、卫生处理等,实属不易。
3、市场原因
好的熟普,一定会有好的原料毛茶;而有好的原料毛茶,不一定就能保证制作出好的熟普。熟普工序复杂,工艺繁多,场地设备要求高,变现慢,风险系数高,所以大多厂家不愿或不敢冒风险制作熟普。再加上一直以来的熟普定位相对较低,喝茶人对它的心理定价也不高,使得愿意生产熟普的企业较少。
4、品饮意愿
熟茶,初衷是为了加速快熟陈化,满足市场喝茶人的口感需求,以期接近或达到老茶的效应,但毕竟熟普未来转化的空间相对较小,缺乏变化和层次感,人们品饮的意愿不高。尽管都知道熟普也需要存放后才更好喝,好的熟普也一样有越陈越香的特性,但还是相对生普来说,乐意购买存放的很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