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年11月东莞被正式授予“藏茶之都”
1东莞藏茶的都是些什么人
东莞藏茶的故事,曾经被央视报道过,那位是蔡金华先生,他是广东省茶文化促进会会长,也是广东茶圈的名人,因为他藏了近7千吨的普洱茶。蔡金华先生藏茶的数量简直让人吃惊。在东莞,藏茶上千吨的人大概有十来个,藏茶几百吨的人有数十个。
有些人也有自己的公司,或者之前是金融界人士,因为喜欢茶,所以开始存茶。还有些茶庄主人说,他们存茶并不是为了做生意,只是为了方便朋友们有地方聊天。
2东莞成为藏茶之都的4大原因
东莞成为藏茶之都,有四个原因。
第一,改革开放的风向偏爱广东。上世纪90年代,很多港台商人跑到内地投资办厂,广东因为文化和地缘优势,成为了港台商人的首选。
但是,这种影响只是小范围的,主要集中在与港台商人商务往来较多的群体,直到2003年之前,东莞喝普洱茶的群体其实并不多。
第二,东莞土地资源丰富。东莞的大藏家们喜欢用深圳、东莞、广州三个地方做比较,这三个地方的地理位置是从南到北,东莞正好在中间。深圳和广州都很发达,但是东莞的物业价格便宜,所以港台商人更喜欢在东莞投资。
目前,东莞的行政区域由四个街道办和28个镇组成,几乎所有的村镇都有工厂,这样的扁平化发展形态,带动了整个城市的经济增长指数。
东莞的世界工厂之名得益于此,而一些东莞人也靠着放租或者敏锐的商业能力,积累了大量的原始资本。有资本加上便宜的物业,存茶就有了巨大的财力优势。
东莞的知名藏家刘新法说,论转化的速度,昆明仓、北方仓都比不过东莞仓。东莞的知名藏家粤雪飞也说,以北京仓为例,当地太干了,茶虽然更香,但是论劲道、细腻和层次感,还是比不过东莞仓的茶。
这就是2003年以前的东莞景象。有喝茶的基础,有藏茶的地方,有藏茶环境,还有雄心勃勃的资本。等到普洱茶市场逐渐热起来,有些人开始大量存茶,然后东莞的全民藏茶就开始了,形成了专业仓、茶庄大仓、家庭仓的格局。
3东莞茶仓的标准化
东莞这个地方的各种库存仓库,有点像是小型“博物馆”啦。这里各种类型的仓库应有尽有,也包括了各种商业模式的仓库。但是呢,这其中并没有一种统一的评判标准,或者说是规范的标准。这就好像是个八宝粥,每个人添加的东西(仓库存储条件)都不尽相同。
其中一些比较知名的仓储例子吧。就像我们熟知的天得、双陈普洱、昌兴存茶这些大型而且专业的茶仓,它们的储茶方式也是各具特色。话说回来,其实东莞的茶庄多如牛毛,每个茶庄的储茶秘诀也是千差万别。
你看那些对环境敏感的老板,他们存茶的时候就喜欢开着空调,不时地调整室内温度;还有一部分老板,他们对光照非常挑剔,存茶时需要把房间搞得乌漆墨黑;有些人则喜欢大开窗户,让空气畅通无阻;还有一部分老板呢,他们只在秋天的时候才肯打开窗户换气……总之呢,每个茶庄的方法全然不同。
那么,东莞仓一般具备哪些共同特点呢?总结出4点:
1首先,仓库所在地要空间够宽敞,而且容积率还要大,达到60%才算是合格。
3接着,仓库气温要保持在均衡状态,而且波动范围不宜过大,根据不同藏家的需求,大约在25至35摄氏度之间最为适宜,过高的话容易导致“蒸笼效应”。
4最后,相对湿度也要适中,过于湿润的话茶叶容易发霉变质,理想的湿度应该控制在70%以下。有些老板会使用炭来调节储存环境的相对湿度。
严格控制温度与湿度的东莞茶仓
综观上述,只要搭配上抽湿器,再加上自然环境中的一点点湿度,基本上就可以打造出东莞仓了。大收藏家们现在已经有了科学的仓储认知,他们对于东莞仓的标准化、规范化推广并没有停下脚步。东莞用以推动仓储标准化和规范化这件事情已经在持续推进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