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普洱茶 > 普洱茶文化 > 普洱茶杂谈 >

山有无数的山 茶有各类的茶

时间:2018-06-26来源:网络 作者:佚名浏览:
无论人和物,凡与茶一沾边,就有了清新、淡雅、馨香、幽远等如诗般的意韵。 山岭也是如此,一旦与茶结缘,不论眼中的茶山,还是心中的茶山,总是绿意葱茏、薄雾缠绕、山泉流淌、幽香弥漫,更有阵阵茶歌在天地间飘荡,在心灵间回旋。而人,就在这耳濡的袅袅歌声与目染的
<u><a href='http://www.puer10000.com/puerzhishi/32854.html' target='_blank'>普洱<u><a href='http://www.puer10000.com/puerzhishi/100997.html' target='_blank'>茶</a></u></a></u>
 
   无论人和物,凡与茶一沾边,就有了清新、淡雅、馨香、幽远等如诗般的意韵。
 
   山岭也是如此,一旦与茶结缘,不论眼中的茶山,还是心中的茶山,总是绿意葱茏、薄雾缠绕、山泉流淌、幽香弥漫,更有阵阵茶歌在天地间飘荡,在心灵间回旋。而人,就在这耳濡的袅袅歌声与目染的诗情画意中酥了筋骨,沉醉不知归路。
 
   山有无数的山,茶有各类的茶,相互间的结合,看似偶然,冥冥中实有定数。
 
   山的高度、经度、纬度,土壤中的微量元素决定了是否适宜种茶,种什么样的茶。
 
   不同的山岭,生长的茶树自然各不相同。云南的茶树,既有野生的,也有人工栽培的,显得高大茂盛,那里的气候、土壤、环境,宜于焙制普洱茶之类的全发酵红茶;武夷山的大红袍属植株灌木型,主干明显,分枝也密,适于制作发酵岩茶;我故乡湘鄂交界之处,多为丘陵地带,茶树不高不矮,炒出的则是鲜爽醇厚的不发酵绿茶
 
   我见过的茶山茶树可谓多矣,可福建安溪县感德镇的茶树,还是让我眼界大开。这里满山遍野生长着的,是一种不超过45厘米的矮种茶树。这哪叫树?它们矮矮地蹲伏在地,远远望去,还以为是小麦、稻谷、大豆等庄稼呢。论高度,不说高高的玉米、干蔗、高粱,就是棉花等农作物,也要高出许多。然而,它们不仅名为茶树,又实实在在算得上茶树的。这一矮种茶树,与普通茶树并无二致,只不过大小、比例有所“浓缩”罢了。当然,矮了、细了、小了的是树干、树枝,而茶叶,则宽大肥厚,层层叠叠地交错着,一簇簇,树冠整齐地铺展开来,满眼尽是盎然的绿,比普通茶树显得更为苍翠茂盛。据介绍,这种低矮的茶枞,有利于土地养分的吸收,阳光雨露的吸纳,茶叶品质的提高。
 
   每一块土地,每一座山岭,在阳光雨露的滋润下,是可以生长万物的。然而,我以为又是有所选择的,有着它们最适合生长的作物。比如感德,平均海拔500多米,气候温和湿润,山地土壤中性偏酸,化学微量元素丰富,就特别适宜铁观音茶树生长。千年前,茶树就在这里生根,找到了理想的归宿。当然,也可以说感德的山水,等候千万年之久,终于迎来了一位“情投意合”的恋人。山与树,仿佛一对爱得地老天荒的情侣,终于交融契合。于是,感德的茶时代就此开启,茶山泛绿,茶歌袅绕,茶香飘逸,茶韵悠悠,绵延至今。
 
   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是一群典型的“茶人”。在我眼里,茶人分为三类,一是种茶、采茶、制茶等与物质的茶打交道的人;二是纯粹的喝茶品茶之人;三是有着高洁、淡雅、温和等茶的品格与精神的人。感德人是茶的生产者,属于地地道道的茶农,但他们刚一坠地,就被浓酽的茶香所陶醉,不仅自己沉浸其中,更为世人带来茶韵幽香,直至生命之终。他们一辈子与茶“打交道”,是茶文化的源头,只为茶而生,属于第一种茶人的范畴,也是后两种茶人得以提升的基础。
 
   在感德采风的两天时间里,春雨淅淅沥沥,将一片片、一簇簇向上伸展的茶叶洗得更绿,一座座茶山,全都浸润在这无尽的油汪汪、亮闪闪的多层次绿色之中。这种令人心旷神怡的养眼绿色,既是大自然的神奇造化,也离不开当地茶人的精心培育。他们除施用本地的农家肥料外,还运来内蒙古的有机羊粪,引进台湾的生物技术,补充土壤元素,改良土壤成分,平衡土壤营养。大地乃万物之母,吸取了精华的茶叶,便以饱满的绿色,健美的容颜,独特的姿势,出现在我们视野。
 
   来到槐川村北的卧牛山,一群头戴尖尖斗笠,身穿塑料雨衣的妇女,正在采摘茶叶。她们的身边,放着一个竹制背篓,将采下的茶叶,随手丢入其中。同行的两位女作家见了,马上雀跃着跑了过去,加入她们的行列。
 
   于采茶,我并不陌生的,家乡的茶山,曾留下过我采茶的足迹。没有想到的是,故乡的绿茶采摘,与眼前的铁观音是有所不同的。绿茶一般采撷嫩而细的尖叶,而铁观音则不采幼芽嫩芽,只取快成熟的已成驻芽的二三片叶子,俗称“开面采”;绿茶直接杀青采摘不受天气影响,而铁观音半发酵茶叶,杀青前还须经过晒青、摇青两道工序,采茶的天气影响着茶叶的质量。
 
   天气的阴晴好坏,关系着茶的品质,影响着茶农的心情与收入。正值茶叶采撷的大好时机,所谓“花堪折时直须折,莫待花落空折枝”,虽然阴雨绵绵,茶农们也不得不“违规”而采了。这群采茶女,有几位穿着红色的衣服,点缀在绿色的茶园,显得格外艳丽。她们有的蹲着,有的弯腰,或用手采,或以剪刀剪采,或用弯刀割采。走近了一看,却见其中还有一位汉子,他的姿势与速度,一点也不亚于女人;而那慢慢直起的腰身,那望向我们时展露的笑容,透着少有的开朗与达观。
 
   就在这座卧牛山,我见到了一个小小的名为“善积坛”的石龛,两旁有一副镌刻描红的对联:“社公司宰化,稷正奠乾坤。”龛内供奉“福德稷”(即土地公)的神主牌位,有香烛燃烧后的残留。据说每年春茶秋茶采摘之前,当地茶农都要怀一颗虔诚之心,备办牲礼,献上茶果,奉香敬酒,在此举办隆重的祈茶福祭祀仪式。
 
   南宋诗人谢枋德,曾在感德槐植一带隐居,他一边讲学劝道,一边鼓励民众种植茶树,被当地茶农尊为茶王公。明代建祠祭奉,每年都要举行一次迎茶王公仪式。相沿成习,如今已成为一项热闹非凡、经久不衰的民俗活动。
 
   由此可见,这些以茶为业的茶农茶人,茶在他们眼里,早已不仅是一种谋生的手段,而是生命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也不再是纯物质的叶片,而是一种虔敬的崇拜与神圣的信仰。
 
(责任编辑:admin)
------分隔线----------------------------
相关文章
相关热词: 铁观音茶  半发酵茶  采摘茶叶  茶文化  大红袍  普洱茶  发酵茶 
热点排行
相关文章
重现百年下关沱茶
重现百年下关沱茶
关于中茶授权的公告
关于中茶授权的公告
西双版纳勐海县的贺开古茶山
西双版纳勐海县的贺开古茶山
饮茶是人生一乐
饮茶是人生一乐
茶叶的生命之旅
茶叶的生命之旅
回到茶的原心
回到茶的原心
云南大益茶道院有限公司
云南大益茶道院有限公司
当代茶美学特征之实用性
当代茶美学特征之实用性
王霞普洱茶业有限公司
王霞普洱茶业有限公司
丽江秋月堂茶业有限责任公司
丽江秋月堂茶业有限责任公司
当代茶美学特征之多样性
当代茶美学特征之多样性
当代茶美学特征之民族性
当代茶美学特征之民族性
栏目导航
支持单位:云南省茶叶研究院 - 云南省典藏老茶博物馆 - 云南普洱茶茶农联合社 联合主办
协助单位:昆明螺蛳湾国际茶文化城 - 《云南经济日报社》周三版 - 《中国茶叶市场》云南杂志社
葳盛茶叶 - 得荼茶业 - 顶尖普洱 - 活态普洱茶 - 大润大品茶业 - 老茶工普洱茶 - 国辉神农茶业前卫店
普洱茶官方网、立足茶山源头、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
本站法律顾问:云南中天律师事务所 夏举龙律师
联系QQ:514269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