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普洱茶 > 普洱茶文化 > 普洱茶杂谈 >

无茶不香

时间:2018-06-28来源:网络 作者:佚名浏览:
凡喝茶的人,都有自己的偏好和讲究,有的人只喝绿茶,有的人专好普洱;同是乌龙茶,有的人见铁观音眼睛放光,有的人则非大红袍不沾唇边;就武夷岩茶来说,有的人钟情清香型,有的人则执着高焙火;比较讲究的,还要专门选择某一山场的茶或者是某一师傅制作的茶;更有甚者
 
 
    凡的人,都有自己的偏好和讲究,有的人只喝绿茶,有的人专好普洱;同是乌龙茶,有的人见铁观音眼睛放光,有的人则非大红袍不沾唇边;就武夷岩茶来说,有的人钟情清香型,有的人则执着高焙火;比较讲究的,还要专门选择某一山场的茶或者是某一师傅制作的茶;更有甚者,喝茶只喝高价位的,非几千几万一斤的茶不喝,有钱好任性。
  喝茶是一种轻松自在的休闲生活,有偏好是正常的,若偏执就不免要自我禁锢、烦恼不断了。
  某日,三五茶友相聚,纷纷各自掏出“看家茶”。A君亮出一泡某大品牌的顶级茶,据说市面上每斤开价十几万。于是,在无限期待中,大家顶礼膜拜、飘飘欲仙地喝了这泡茶。此茶当然是好茶,更由于预设了高价茶一定就好的心境,大家纷纷赞美,仿佛不夸奖一番,就对不住这泡茶,就不能体现自己的鉴赏力。
  然而,有人就因为品过这一口,感觉从此就下不来了。B君几天后碰面时就抱怨道,自从那天喝了“天价茶”,对自家收藏的所有茶都看不上眼、喝不上口了,一有泡茶,就心心念念回味着那泡茶的滋味,嘴里的这口茶品出的都是缺憾,心里总是不爽,喝茶乐趣荡然无存。
  这种“着魔”的境界,何尝不是一种作茧自缚、烦恼加身呢?
  前些年,出差湖南某地,为了买些当地特产送亲友,进了一家茶馆,店主推荐安化黑茶,并沏了一泡中等价位的品鉴。由于自己平时喝惯了武夷岩茶,对其他茶总是抱有某些“偏见”,所以那时没有细细品味,只感觉黑茶陈味重、不很顺口,印象一般。当时还是买了些回来,除了送人,自己也留了几泡,放置橱内再未理睬。直到不久前的一个周日,一友来家小坐,看到这款黑茶,指定要品,并泡了开来。友也是茶道中人,对此茶的优劣娓娓道来。此时,我才静下心来,专注品味,其优之处,果然是香气清幽、汤厚柔顺、回甘持久、韵味独到。
  茶还是一样的茶,为什么会有如此不一样的感觉呢?仔细一想,是自己过往总囿于偏执狭隘的比较之中!猛然一悟:喝茶就是喝茶,专注于当下的茶,就无茶不香!
  遂又联想起那个佛家的故事,有俗家问得道高僧,得道之前在干什么?答曰:砍柴、吃饭、睡觉。问:得道之后呢?答曰:砍柴、吃饭、睡觉。问:之前和之后有什么区别呢?答:得道前,砍柴时想着吃饭,吃饭时想着睡觉,睡觉时想着砍柴,得道后,砍柴就砍柴,吃饭就吃饭,睡觉就睡觉。
  所谓得道,就是见性。时时刻刻都在正念中。道是此时此刻,道是无处不在,做好当下而已。
  有比较地喝茶,这是喝茶者的正常心理和习惯,无可厚非。但若一味偏执,千般挑剔、万般选择,喝着眼前的茶,心里却挂念着别的好茶,当下这口茶也就一无是处,当下的时光也就白白滑了过去,喝茶的乐趣一无所得。
  生活中时时刻刻都是修行。喝茶时不执“分别心”,就是所谓“禅茶一味”吧。
 
(责任编辑:admin)
------分隔线----------------------------
相关文章
相关热词: 武夷岩茶  大红袍  乌龙茶  铁观音  喝茶  普洱  好茶  收藏 
热点排行
相关文章
到宋朝去喝茶斗茶过个周末
到宋朝去喝茶斗茶过个周末
该如何选择柑普茶里面的熟普洱
该如何选择柑普茶里面的熟普洱
也说普洱茶汤的“薄厚”与“浓
也说普洱茶汤的“薄厚”与“浓
我的寻常茶话
我的寻常茶话
湖南砖茶之“四砖”
湖南砖茶之“四砖”
喝茶要理性
喝茶要理性
什么茶“臭”名远扬却香得让人
什么茶“臭”名远扬却香得让人
霜降过后喝滇红茶养生
霜降过后喝滇红茶养生
茶中有友 茶中有心声
茶中有友 茶中有心声
做一个高逼格的茶人
做一个高逼格的茶人
茶始于一道 终于十德
茶始于一道 终于十德
人生如茶--几分禅意几分安静
人生如茶--几分禅意几分安静
栏目导航
支持单位:云南省茶叶研究院 - 云南省典藏老茶博物馆 - 云南普洱茶茶农联合社 联合主办
协助单位:昆明螺蛳湾国际茶文化城 - 《云南经济日报社》周三版 - 《中国茶叶市场》云南杂志社
葳盛茶叶 - 得荼茶业 - 顶尖普洱 - 活态普洱茶 - 大润大品茶业 - 老茶工普洱茶 - 国辉神农茶业前卫店
普洱茶官方网、立足茶山源头、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
本站法律顾问:云南中天律师事务所 夏举龙律师
联系QQ:514269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