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人喝了一辈子茶,可能不及一个种茶农民对茶叶品质的“领悟”。父亲种茶、采茶、制茶、喝茶,他对大家趋之如鹜的“明前茶”嗤之以鼻。他最喜欢的茶叶产自自家山上的老茶树。这些茶树生长在深山里,树龄已有三十多年,采摘时需要攀上树去。因为山高路远,古茶树疏于料理,每年产茶量不多,青叶只有几十斤,可炒制六七斤茶叶。这六七斤茶叶,绝对是茶叶中的“极品”,其香味、口感、回味,非一般茶叶所能及。
父亲经常以“人”来比喻茶叶。茶树如果只有三四年生长期,那产出的茶叶就像人一样,属于“乳臭未干”;生长在背阴山上的茶叶,土壤太肥沃,就像人一样,太富足了,身体就会发福,反而不健康了;而茶叶如果在清明节前就采下,其实它还像一个小孩,还没有长大呢。而那些三十年以上的老茶树,按照茶树的寿命,正当壮年,是最富有创造力的年龄,可以产出品质最好的茶叶。
父亲把这六七斤茶叶当成了“宝贝”,每年寄给散布在新疆、北京、上海、湖州的表兄妹、姐姐,数量大致在四斤左右,留给自己的就不多了。这些亲戚有时会委婉地想多索要一些,父亲是绝对不会答应的。
老茶真的像人一样,越老越有“功力”。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