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但叔叔所担心的是,普洱这个话题有些大,记得以前有一个叫“大滇”的茶人写了1001篇,但在我看来,还是远远没有讲清楚。如果一旦沉下心来写普洱,一不当心就把自己给套进去了。叔叔办【壹茶周刊】之本意是打造一个公共平台,与诸友共交流,带动周围饮茶习惯。一周一刊,尚不伤脾胃,如果搞得负担太重,亦不是当初之意。可惜的是,“普洱”这个话题,一旦说茶,是一定绕不过去的坎。
因此,思前想后,还是先大概搭一个框架,后续再慢慢填,或自己,或邀请周围资深好友,讲讲故事,品品老茶,在轻松愉悦的氛围内,说茶聊茶,这才是【壹茶周刊】本来之目的。
其实,裤子叔叔第一次接触普洱的经历不算太愉悦,十多年前的一次云南旅游,当地导游带我们一众人去了一家远年普洱茶庄,具体名字已记不得了,但“远年”二字一直深深印在脑海里。当时对于普洱一知半解,只知道普洱可以长时间存放,在天猫和京东,甚至快递业亦不发达的当时,怀着好奇和略带些激动的心情啜了口茶汤,“哇”一股浓烈的裹脚布味直冲脑门。之后好几年,都让叔叔对这种压成“饼沱”状茶敬而远之。
直到有次体验,报告单上甘油三脂(血脂)为6,超出正常值3倍有余。周围茶友与叔叔聚餐,见我禁肉食又每每欲罢不能之囧态,不忍,遂送我一条90年代凤凰熟沱。好友们心意拳拳,叔叔打开茶,几乎是做好了捏着鼻子喝的准备,但一入口,不对嘛,茶汤醇厚,略带些木质的香气,喝完后口腔干净,甜爽,是一种愉悦的享受。看来之前被云南导游给忽悠了。
口感上,同为黑茶,叔叔每每拿老茯砖、老六堡与周围普友交流时,他们总会说,不错啊不错,但和老普洱相比,厚度差一些,喉韵差一些,茶气弱一些。呵呵,广袤的云南大地,孕育出的大叶种晒青茶的优势确实无可比拟,或许只能用四个字形容最为贴切,“普毒众生”吧。
保健上,这个后续再说,不过叔叔这几年体检甘油三脂均正常。
好吧,先说到这里,后续的坑后续填。
裤子叔叔写于甲午年初冬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