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城市都有独立的性格。性格的形成和地域、自然景观及人类活动有关。杭州有西湖,这是杭州之所以是杭州的原因。如果认为西湖就是一个风光秀美的自然景观,那你可能只答对一小半。记得去年三伏天气,有朋友游西湖回来便嚷:“西湖就是一个种莲藕的水塘。”我报以一笑。从苏轼那脍炙人口的“浓妆淡抹”之句就可以知道,西湖是文人心中的西湖。
我住在钱王祠旁边的旅馆。旅馆内陈列了大量有中国元素的物品,但显然这些东西只是一个空壳,它们并不具备中国文化的内涵。店主的目的只是为了吸引更多的外国人。实际上这里也确实聚集着不少外国人。然而,这些并不重要,我并不喜欢和老外扎堆,选择这里只是因为这里能让我每天起床后能以最快的速度到达湖边。
很难形容天蒙蒙亮的时候在湖边散步是如何的一种身心愉悦。可惜这种生活我只能坚持三天。三天后我就要回到我生活的城市。我一直认为,西子湖每天只有在这样短暂的时光让你窥其真容。当第一缕阳光掠过那片疲倦的霓虹灯,透过轻纱般的晨雾洒落在湖面上时,远处的山、远处的树就开始把她们的身姿舒展开来。这时,人渐渐多了起来,晨运、散步、拉家常、发呆……有了人的活动,湖边也一下子变得生机盎然。没有游人如鲫、没有接踵摩肩,没有人声鼎沸,这是生活中的西湖。
烟花三月时节,清晨苏堤漫步,六桥烟柳渐现。昨夜一场春雨,把树木的叶子洗刷一新。花落花开,落英缤纷。晨曦初露,堤上轻风徐徐吹来,柳丝舒卷飘忽,勾魂销魄。生于南方,我对春天本来就不敏感。但置身苏堤之上,你不能想象小学课文中对于春的描写竟然是如此的真切。
我记得去年去云南中甸的时候,一位受雇于我们的汽车司机说过:“只要来对时候,香格里拉就真的是香格里拉了。”其实观赏西湖也是一样的道理,从西湖十景的名字我们就能看出点端倪。比如说三潭印月、雷峰夕照、南屏晚钟,这些美景都只会在黄昏或晚上才能出现,而后者,更是要调用通感来欣赏;又如断桥残雪、曲院风荷、平湖秋月,这些景色的季节性都极其明显。试问外地的山水客,又怎么能在短短几天把西子湖尽览?想到这里,我总是很羡慕杭州人,因为上天赐给你们如此珍贵的礼物。但细想一下,其实不然。西湖是杭州人的西湖。从苏轼起算的一千年里,杭州人对西湖的改造就没有停止过。经历过无数次取舍,才有如今展现在我们眼前的这番景象。与其说西湖是上天的安排,不如说是杭州人的盆景。
从杭州回来的几天后,收到了友人寄来的狮峰龙井。我迫不及待地泡了一壶。初尝,香如豆,味甘洌。第二泡,香与味均变得稍内俭。第三、第四泡,香与味渐淡,叶子在汤中完全舒展开来,甚是好看。在后来的几个晚上,我饭后必泡一壶,但发现那味道远没有第一次品尝时那样强烈。忽一日,发现放茶的盒子已空空如也,心情变得有些失落,连忙跑到最近的茶店里买了半斤西湖龙井。或许,生在杭州的人对西湖的感觉远没有游客们的那样强烈。我记得就要离开杭州的那个早上,我在花港公园附近为一位当地的女士照相,期间我对她作为杭州人表示羡慕,而她只是微笑。很多时候,人的感情总是淡淡的,比如一对夫妻共处若干年后感情就不会像还是情侣时那么亢奋。炽烈的情感只能在一瞬间爆发,之后也许化成涓涓细流,或许就此熄灭。我想,杭州人之于西湖,是平淡而又骨肉相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