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茶叶批发商又说,再迟些日子,想买便宜一点的茶都没有了,得屯些低价茶啊。
可吓坏了我这个初进茶市的懵懂茶叶经营者。
买吧,那个小小的冰箱哪容得这么多茶!铁观音生性矜贵,非得在冰天雪地里才能保持娇好的容颜和质量。
不买吧,谁知道明天世界怎么转!顾客可不管你进茶贵了还是便宜了,稍微有些差池,就转投他人怀抱了……
我就这样被夹在缝隙里,左右顾盼,不得所以。
二
清心茶铺的铁观音主要在澄海境内两家批发商那里购买。一家大的,一家小的。
大的那家像自助商场。买茶的时候,就像在超市一样,跟其他一些同行一道,自己选茶,自己试茶,自己琢磨,自己决定。因为人多,每个人不是每次都买,试了不买,不大觉得不好意思。又因为人多,其间又不乏资深卖茶人,可以一边试茶,一边偷偷取经。
刚开业的时候,大批发商是我的首选。久了,问题来了。首先,我没有那么多空闲的时间,无法像其他人一样,每天早上都去选茶。我通常晚上才去。那里的茶是早上来的。等我去的时候,好的茶基本已经被买光了。其次,我没那么专业。所有的那点茶叶知识,不过是以前的业余所得。真上战场了,颇见窘迫,无法完全把握是否真拿对了茶。
事实证明,所进茶叶有对有错,有好有一般。
小小的茶铺,刚起步时怎经得起一次一般两次一般三次一般?在我费尽思量,辗转找了几十家茶叶批发商后,我遇见了那个阿姨,那家小批发商的掌舵人。
我是在一家超大批发商那里买茶时遇见她的。在那里,人们买茶好像不用钱似的,一箱箱地抱走。我这个一次只买十斤二十斤的小顾客看了真是汗颜。想跟商家开口都觉得脸红。简直就是零售嘛。讲起话来都底气不足。
当我决定坚决抵制羞涩情绪买十斤低档茶后,我厚着脸皮问那个阿姨意见。她一滑溜,就把我拉进了她的顾客圈。她是这么跟我说的——我跟茶叶打交道,已有三十几年的光景,眼光自是勿庸置疑。我们每天7点多就起床,一家三口到这里抢货,精挑细选,忙活到中午才淘得几箱。你现在不大懂,又抢不过别人,还是让我们帮你选吧。
我觉得言之有理。心想在懵懂阶段,损失一些利润,就当交学费好了。
小的这家像专卖店。经常一进门,只有我一个顾客,一家三口(像专卖店的售货员)热情似火地围住我,言之凿凿地向我推介他们的每一种茶。我孤立无援。觉得茶好,自是皆大欢喜,觉得茶不好,却似乎显得自己很没有品位,另外,也似乎很对不住他们的殷勤。我总得委婉地讲出我的意见。生怕讲得不对,被他们抓住了把柄,不买似乎过于倔犟。(当然我还是坚持不买,当锻炼心志好了……)
况且,退到第二线,虽说比较有保障,却不利于了解市场真正的行情。有一次,在小批发商那里选不到满意的茶后,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再到大批发商那里找茶,发觉两家其实各有千秋。大的吧,如果时间充裕,基本功扎实,一天总能有一两种性价比比较高的茶叶,特别是中高档茶。小的吧,可以不必担心货源被很快抢走,而且低档茶质量较高。
权衡再三,决定双脚踩两船。每次需要进茶叶都两边跑。却又衍生了新的问题——今天这边觉得好的,买了;明天那边来了更好的,买不买?货太多了能不能消化?今天这边来了七十元的觉得好,买了;明天那边来了七十五元的觉得好,买不买?价位拉不开怎么办?
三
现在日常生活思考的重点,不小的比例在考虑买或不买——那些自己喝起来还可以,或是别人评价还可以的茶叶。
经常在深思熟虑后,打电话跟茶叶批发商说,把茶叶给我留下来吧。他们爽快地应承了。自己却踌躇——真是质量好,咋没被人买走、抢光呢?他们说已经被别人买走了。自己可后悔了——咋那么优柔寡断呢!再找那么物美价廉的茶叶可不容易!
瞻前顾后。患得患失。好几次,自己稍一犹豫,就错过了某些茶。
四
犯大错,犯错,犯小错,不犯错……总是需要这样的历程。
结论是:路漫漫其修远兮!
决心是:吾将上下而求索!
前景是:游刃有余,笑傲茶叶市场!(若干年后……)
(责任编辑: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