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据傣族文字记载,景迈傣族来自2000多年前的德宏,由于某种原因迁徙而来,到达景迈地区后定居。有一次,第一任部落首领召糯腊的妻子南应腊生病,虽然采集了各种草药治疗,都没有效果。后来召糯腊在找药的过程中发现了一棵树,树上长满了螃蟹的脚,他想,树上为什么会长动物的脚呢?这一定暗示了什么。后来,他就把这棵树的花、叶以及寄生的螃蟹脚一起摘回家,熬制成汤给妻子喝,接连几日后,妻子的病就好了。
这种没有名字的植物就被命名为“腊”。傣文里的意思是:去除的意思。到现在为止,我们去各个寨子收茶,都会跟当地人说:腊博。博是一个语气助词,意思就是茶,少数民族就知道你是来收茶的。腊博这个词后来传给了附近的拉祜族、僾尼族、布朗族等。因为音译的原因,在勐海地区,也被汉族写为:老拨。
最早发现的茶树能治病,但树很少,不能满足整个部落的需要。这个部落立下了规矩,凡是发现了腊博树,不能砍伐,必须保护起来。后来又发现这种树会结果,结果后又可埋在土里,长成树。于是,景迈傣族种植茶树的历史就开始了。这也成就了目前景迈芒景的千年万亩古茶园。迄今为止公认的世界上保存最完好,年代最久远,面积最大的人工栽培古茶园。
一直以来,茶是景迈傣族的主要作物,用来交换食物,盐等生活必须品。在景迈地区发现了春秋战国时期的铜斧等物品,表明当时有茶商曾到景迈收茶。而在靠近景迈较近的泰国,则有历史表明,在唐朝时期,即有马帮到景迈运输茶,而且输送到泰国的茶叶,以景迈螃蟹脚为标志,有螃蟹脚,则表示是正宗景迈茶。明朝永乐四年,即公元1406年,景迈茶被明朝永乐大帝指定为贡茶。这是的景迈茶达到了一个新的辉煌。景迈茶作为贡茶的历史,一直延续到1949年结束,然后在1950年代,也曾有景迈茶送到北京献给毛主席的故事上演。
我们来看看景迈贡茶的制作。要求:春茶,一芽一叶制作,文火杀青,揉捻后均匀堆放,分两天晒干。其中大滇省略了若干繁琐步骤,最值得注意的是:揉捻后不立刻摊薄晒干,而是堆放后再晒干。即在从揉捻到晒干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发酵。这个跟我们去年说过的老班章B工艺有异曲同工之妙。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