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凡名山,都离不开奇、秀、俊、峭以及悠久的历史、深厚的积淀。
武夷也不例外,自古就有“奇秀甲东南”的美誉。而作为目前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关键地区,分布着世界同纬度带现存最完整、最典型、面积最大的中亚热带原生性森林生态系统,加上丰富的文化资源,武夷山成为我国五个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遗产地之一。
武夷的山水自然了得。好山好水出好茶,我去武夷山,更多的是为茶。尽管我不是一位纯粹的茶客,但好歹算得上一位好茶者。球迷有真伪,茶客也分层次,痴迷者会为一泡难得的上品欣喜若狂,愿为养一把好壶殚精竭虑。
真正的茶客不仅对茶叶讲究,对茶具也不含糊。有茶客告诉我,一把好壶是养出来的。首先要将壶泡在清凉的井水里,说是去其土杂味。再找来洗得十分干净的砂锅,将新壶放入,并在壶里锅里倒入清水,小火煮开。一个小时后,在锅里放入一些茶叶,煮上半小时,这是定味,这壶以后泡哪种茶,就由此决定了。而后,将茶壶置于阴凉通风处,此后每日喝茶时,便将第一壶好茶汤倒入新壶中,细心抚摸摩挲大半个钟头,才又将茶汤倒出。每日早晚至少两次,反复十几天,久而久之,就能养出内敛的光色,俗称“水色”,斯文一点,这个过程叫“蕴亮育光”,大概就像一个人韬光养晦吧。
试想,一把壶,从新壶到茶壶,竟要经过这般磨砺,不亚于一个人,从稚嫩青涩到浑然圆通所走过的路。茶道精深,没有一份心性,是万万达不到这种境界的。因而,尽管遍布大街长巷的茶馆,也自称熟稔茶道,但我想大多是不得其万一。更不用说那些“身兼”麻将馆、棋牌室的茶馆了,充其量也就告诉你最基本的常识而已。比如泡茶水的温度,茶叶的分类等等,至于茶道后蕴含的人生意境,又有多少人识得?我自然也是一位伪茶客,但我相信,这世界上的饮品,没有哪一种能抵得上茶。我虔诚地相信,茶为国饮,在和平之饮、清雅之饮、淡泊之饮中,能去心火、治顽疾,能让人回归清静与安谧。大凡与茶有缘的人,多是礼信之士,这就是茶德。或许,国人好饮,在有意无意之间,已走在追求茶德的路途上。而泱泱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礼仪之邦”的盛名,或许也与茶饮有关吧。
福建是我国最重要的产茶区之一,其中又以溪茶和岩茶为主。溪茶和岩茶都属乌龙系列。溪茶的主要品种有铁观音、色种、黄旦,岩茶有大红袍、小红袍、水仙以及时下流行的金骏眉、银骏眉、正山小种。铁观音的主产地在安溪,大红袍则以武夷山为最。
武夷山不愧为茶乡。既为山区,平坦的地方便不多。但所到之处,目之所及,能种茶的地方,都是茶畦茶园。时值谷雨后不久,正是采茶的季节,溪边,沟畔,岩崖,到处是采茶的人群。五颜六色的衣着,点缀在青青的茶园,别是一番风景。仿佛空气中除了清新,还多了茶的氤氲。
下榻的酒店周边全是茶庄,这也是武夷山的标志。随便走进哪一家茶庄,都会受到热情的邀约。然后随你意愿,泡上一壶好茶。从近来炒得甚嚣尘上的金骏眉、银骏眉,到各种档次、级别的大红袍、铁观音,只要你喜欢,不论喝什么、喝多久,主人热情不减。客人一拨拨进来,又一拨拨离去,主人的热情依然如同一壶壶热茶般浓烈。你不做生意没关系,主人丝毫不会轻慢你,照样好茶伺候,并且为你一一絮叨武夷茶话。我就是从他那里知道武夷岩茶还分全岩、半岩、平原茶的。上品当然是全岩茶。武夷山四周皆溪壑,与外山不相连接,由三十六峰、九十九岩及九曲溪所组成,自成一体。岩峰耸立,秀拔奇伟,群峰逶迤。茶区气候温和,冬暖夏凉,雨量充沛。山峰岩壑之间,有幽涧流泉,山间常年云雾弥漫,湿度充分。茶园大部分在岩壑幽涧之中,四周皆有山峦为屏障,日照较短,更无虫害。优越的自然条件孕育出了岩韵醇厚的武夷岩茶。在武夷山两天,尽管白天登山劳累,但晚饭后,依然愿意泡在茶庄里,直至凌晨齿唇留香方回宾馆,心满意足地躺下。品茶,实在是一种很惬意的享受
但我知道,我喜欢的不仅是唇齿留香的感觉,更是品评之外的那种情境。诞生于明末清初,同产于武夷山的中国著名历史名茶——正山小种,早在17世纪初就远销欧洲,并大受欢迎,曾经被当时的英格兰皇家选为皇家红茶,并因此而诱发了闻名天下的“下午茶”。
因为中国的一种饮品,而衍生出一种生活时尚,茶的魅力即在于此。
我也喜欢下午茶,不管是绿茶还是红茶,在袅袅上升的清香、浓香中,在细啜慢饮的仪式里,混沌的大脑,纷纭的头绪,突然会变得格外清醒和清晰。
当然,几千年的茶文化,它的内涵已经远远超乎品茗的初衷,而成为一种生活方式,一种文化现象,甚至上升为一种“道”。自古以来,品茗是讲究对象的,在传统文化里,非志同道合者,不会坐在一起品茗论道。因此便有这样一说,在一起喝酒的人可以是敌人,在一起可以喝茶的人一定是朋友。不是吗?只见过酗酒斗殴,谁见过喝茶打架?人们习惯办事请客吃饭喝酒,却少有喝茶求人帮忙。酒桌上答应的事可以反悔,因为酒让人神志不清,说的话可以不算数。但茶几上说的话却往往一言九鼎,因为茶让人心性透明,每一句话都是深思熟虑后的真言。
闻其香,观其色,识其味。不同的修养,不同的情绪,品茶便有不同的心境。有人品茶,绵里藏针,品出明争暗斗,尔虞我诈;有人品茶,风声鹤唳,品出刀光剑影,金戈铁马,真正的品者,则虚怀若谷,气定神闲。这不是道又是什么?
不过,凡人的茶道于佛、道、释的茶道,还是有距离的。这种距离不是品茶水平的高下,而是悟性的深浅、心性的明暗。佛家喝茶,伴青灯孤影,晨钟暮鼓,明思见性;道家喝茶,求空谷虚灵,宁静致远,脱俗超尘;儒家喝茶,为励志上进,发愤图强,积极进取。三者之间有一点相通,都讲究一个“和”字。以平和之心,方能品出茶的醇与厚,而“香”倒在其次了。
我常想,茶是什么?仅仅是一叶或一树吗?在武夷山的茶洞,我好像有所悟。据说,这茶洞,是武夷茶最早的栖所。那一方石碑上,一个大大的朱红隶书“茶”字,注释了“茶”中奥秘。都说人非草木,但人在草木中,或说人就是草木,吸天地灵气,吮日月精华,诚然进入了生命的最高境界。导游在一旁往深处诠释,“茶”字,上草下木中间为人。身在茶洞,心栖茶中,人能活一百零八岁。他把茶字分解了,上面“草”字头为“二十”,中间“人”字为“八”,下面“木”为“十”和“八”,便成了“八十”。这一加,还真是一百零八!尽管可以将之理解为文字游戏,但我觉得,祖先造字,还真耐人寻味。
理解了茶,茶道似乎也就迎刃而解了,茶道即人心,在这个世界,人人有一颗洗涤过的心,一颗清新如镜的心,心空朗朗,天下便和谐太平了。
看来,茶道乃人间大道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