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旧时武林门派森然,武当、少林、峨嵋、崆峒……不一而足。今日普洱茶界盛行的“山头主义”,其浓郁的江湖味也颇类武林之风。玩茶玩到一定境界,如果说不清自己出自哪个门派,还真不好在茶界立足。
不过茶毕竟是茶,再昂贵的山头茶也有个价钱摆在那里。要玩茶玩得更牛,能让一众茶客俯首称臣,得有压仓底的干货才行。于是,有人想到了攒书,东拼西凑出几本“专著”到处签售;有人想到了老茶,带着各种“祖辈传下来的”号级茶、印级茶唬人;有人想到了“占山为王”,自封某某仓的创始人、第一人,腆着脸抢占业界话语权的制高点等等。
还真有一位经常来东莞转悠的茶界“泰斗”忍不住搞了个收徒仪式。据目击者的说法,徒儿们一律要下跪,向端坐台上的师傅行三跪九叩大礼,并依长幼次序敬茶。现场的气氛、仪式像极了black社会。描述这个情景时,该目击者口气中充满了不屑,“不就是泡泡茶嘛,还真把自个儿当成武林盟主了。”
想起不久前在东莞某茶庄喝茶,一位泡茶的小妹言必称“师傅”如何教导泡茶“师傅”如何选料,“师傅”做的茶如何比别人家的好云云,语气里充满了恭敬与骄傲。几位在座的老茶客相视而笑,却没人接话茬,因为他们都很清楚这位“师傅”的来头:一饼临沧料的新茶能卖到近千元,其实卖的正是“师傅”的名头。
山头原无名,有一天忽然插上了旗子,山头已经不是原来的山头了。心理学范畴的光环效应,正是许多“师傅”们梦寐以求的目标。光环可遮蔽浅陋,让一切都神圣起来。可让泡茶小妹臣服于脚前,行跪拜大礼。
不过,玩茶的江湖也有“好玩”之处,“师傅”们私下总会准确指出对方的“命门”:诸如“他的仓库里都是垃圾货”、“他那批几十块一斤的毛料在哪里收的我都清楚”、“他那几本书都是在网上抄的”……说得唾沫星子乱飞,只不过这些话不好让买茶的消费者听到罢了。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