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普洱茶 > 普洱茶文化 > 普洱茶杂谈 >

茶在人际交往中的作用

时间:2024-02-27 16:08来源:互联网 作者:茶妹妹浏览:
自古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可见茶对于中国百姓之地位,无亚于果腹之粮食,乃是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调剂良方。而在人与人之间的往来中,茶,亦有其独特魅力。 一、以茶待客,尽显礼仪之邦风范 从古至今,若是有客来访,即便只是街坊邻居来串个小门儿,主人家必是
普洱茶

“自古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可见对于中国百姓之地位,无亚于果腹之粮食,乃是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调剂良方。而在人与人之间的往来中,,亦有其独特魅力。
 
一、以茶待客,尽显礼仪之邦风范
 
从古至今,若是有客来访,即便只是街坊邻居来串个小门儿,主人家必是先端上一碗热茶,以表欢迎。主客之间的话匣子,也正是在袅袅茶香中慢慢开启。“从来茶道七分满,留下三分是人情。”斟茶的满缺在民间也是有讲究的,俗语云:“酒满敬人,茶满欺人。”给客人上的若是满杯的茶,那客便是不速之客,此时,客人也就知道该告辞了。
 
在我国西北,黄河冲刷出了一片“塞上江南”,回族人民在这片沙漠绿洲上聚居扎根、繁衍生息。回族人热情好客,客到必定奉上一碗延年益寿的八宝盖碗茶。八宝茶作为回族的传统茶饮,有着几千年的历史文化底蕴,回族人民善良、真诚、好客的品性在八宝茶中沉淀,散发着弥久芳香。
 
在北方辽阔的大草原上,蒙古包星罗棋布,安静的守护游牧子孙。游牧民族逐水草而居,餐不离奶和肉,早在唐代互市之时,茶叶传入蒙古腹地,此后,奶茶伴随着蒙古民族度过了历史的风风雨雨,成为其日用饮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逢客人到访,牧区的主妇便会打开灶火,端锅煮水,掰下茶砖,装进布包,待水沸,放入锅中,再用勺子调好奶精,撒上盐巴,搅入沸茶之中,等整锅水开,奶茶也就可以出锅了。客人手捧奶茶,在暖和的蒙古包内,感受着蒙古民族的豪爽与热情。
 
二、以茶会友,谈笑往来其乐融融
 
古代的文人雅士、迁客骚人喜欢相邀品茗,二三友相聚,谈天论地、谈古论今,或喜乐或蹇蹇,都在沸水中翻滚沉浮的茶叶中得以寄托。从宋徽宗的《文会图》到明代文征明《惠山茶会图》,再到当代齐白石的《寒夜客来茶当酒》,无一不是文人雅士品茗的例证。当代中国作家古清生在其美食文化散文集《美食最相思》中,写到其同事黄正华邀请他们几个文人一道品尝铁观音,取的水是山泉水,喝前集体刷净牙齿,吱吱啜饮,喝完六泡,竟有些茶醉。“茶香一去三千里,旧饮新啜两分明”,雅事也!
 
友人间交流茶,得相聚一堂共品一茗,自是幸事。若相距千里,偶独品佳茗,自是希望有茶友一同分享,于是千里邮寄茶礼,以慰心意。早在唐代,白居易收到李六郎中寄来的新蜀茶,感慨道:“不寄他人先寄我,应缘我是别茶人。”
 
三、以茶斗茶,促进交流引领风尚
 
斗茶在唐代称为“茗战”,宋代叫“斗茶”。在宋代,尤其是北宋晚期,由于宋徽宗的推崇与参与,斗茶风靡全国,成为一种人人争相参与的社会风尚。北宋文学家范仲淹留下一首脍炙人口的《和章岷从事斗茶歌》,在中国古代茶文化中占据一席之地。
 
斗茶,是每年民间都要固定上演的重头戏,而比赛规则也因茶区的不同而各异。云南勐腊易武斗茶会也是当地的一件盛事,来自古六大茶山,包括易武“七村八寨”的茶农,拿出自家好茶斗茶,在茶界影响力也日盛。在武夷山举办的海峡两岸民间斗茶赛上,茶人怀揣着白茶、乌龙、红茶等等样品,同台品茗切磋茶艺。在民间,不少茶友还会拿出自己的好茶互相品鉴交流,对他们来说也是乐事。
 
(责任编辑:大润大品)
------分隔线----------------------------
相关文章
相关热词:古六大茶山 六大茶山 茶文化 普洱茶 盖碗茶 铁观音 普洱 
热点排行
相关文章
龟山岩绿茶的加工工艺
龟山岩绿茶的加工工艺
吃羊肉时别喝茶
吃羊肉时别喝茶
清热解毒的茶豆饮
清热解毒的茶豆饮
紫阳茶的特征及功效
紫阳茶的特征及功效
防暑降温饮热茶
防暑降温饮热茶
如何鉴别真假茶叶
如何鉴别真假茶叶
无公害茶园冬季管理要点
无公害茶园冬季管理要点
无公害茶叶生产中病虫害的防治
无公害茶叶生产中病虫害的防治
得天独厚生态环境下的珠峰绿茶
得天独厚生态环境下的珠峰绿茶
文君嫩绿茶的采制方法
文君嫩绿茶的采制方法
茶树的炭疽病
茶树的炭疽病
茶叶中的儿茶素具有美容祛斑作
茶叶中的儿茶素具有美容祛斑作
支持单位:云南省茶叶研究院 - 云南省典藏老茶博物馆 - 云南普洱茶茶农联合社 联合主办
协助单位:昆明螺蛳湾国际茶文化城 - 《云南经济日报社》周三版 - 《中国茶叶市场》云南杂志社
葳盛茶叶 - 得荼茶业 - 顶尖普洱 - 活态普洱茶 - 大润大品茶业 - 老茶工普洱茶 - 国辉神农茶业前卫店
普洱茶官方网、立足茶山源头、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
本站法律顾问:云南中天律师事务所 夏举龙律师
联系QQ:514269183   滇ICP备14004217号-1

滇公网安备 5301110200053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