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品茶,最是讲究心境。明代茶艺行家冯可宾的《岕茶笺·茶宜》中为心境设定了13个条件,把“无事”放在了首位。
“无事”,是指品茶人神怡心闲,悠然自得,无牵无挂,无忧无虑。不仅指品茶人要有宽松裕如的时间,还必须有“无欲无求”的心态。做到“心远红尘,神离三界”,功名利禄、声色犬马于我如浮云矣。
其次是要“清静”。清静不仅指品茶的环境清幽雅静,更指品茶人的内心环境。静,是中国茶道的修习之要,只有心静神清,才能做到心为“天地之鉴,万物之镜”,才能在品茶的茶悟中涤洗人格,超越自我,而使精神受到澡雪和滋润。
其三是“佳客”。佳客必为知己高士,心中敬慕之人,志趣相投之人。孔子说:“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有了佳客,方能让心境活起来悦起来,得品茶之趣,纳品茶之慧,是谓心境之致。
最后是“会心”。这是心境的相互对流与释放。有了清心闲适,有了佳客高士,自然在品茶中能“心有灵犀一点通”,相互启迪灵性,达到契悟自然,彻悟人生。
在对心境的禅悟上,唐代诗人杜荀鹤有诗曰:“刳得心来忙处闲,闲中天地阔于天。浮生自是无空性,长寿何曾有百年。罢定磬敲松罅月,解眠茶煮石根泉。我虽未似师披衲,此理同师悟了然。” 诗人把品茶时的心境与佛性相印在一起,体味出心境的闲适与淡远。
有人说,用心品茶的人,才会品出茶的真谛与情趣,而良好的心境则是“心品”的前提与条件。品茶时的心境虽然也会因人而异,但闲适与静雅,应是心境的最高境界。故而,品茶以心境为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