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源流
茶道通过品茶活动来表现一定的礼节、人品、意境、美学和精神。它兴于中国唐代,盛于宋、明代,衰于清代。
秦汉以前
三国两晋
随荆楚茶业和茶叶文化在全国传播的日益发展,也由于地理上的有利条件和较好的经济文化水平,长江中游或华中地区,在中国茶文化传播上的地位,逐渐取代巴蜀而明显重要起来。
唐代
及至唐朝中后期,中原和西北少数民族地区都嗜茶成俗,南方茶的生产,随之空前蓬勃起来。唐中叶后,长江中下游茶区,茶产量大幅度提高,制茶技术也达到了当时的最高水平。而最早最完善的茶道流程就是唐代陆羽所创的煎茶茶道。
宋代
五代和宋朝初年起,全国气候由暖转寒,致使中国南方南部的茶业,较北部更加迅速发展了起来,并逐渐取代长江中下游茶区,成为茶业的重心。
程序
冲泡:沸水再次入壶,倒水过程中 壶嘴“点头”三次,即所谓“凤凰三点头”,向
客人示敬。水要高出壶口,用壶盖拂去茶末儿。
封壶:盖上壶盖,用沸水遍浇壶身。
茶道精神
尊人
茶人们习惯于把有托盘的盖杯称为“三才杯”。杯托 为“地”,杯盖为“天”,杯子为“人”。意思是天大、地大、人更大。杯子、托盘、杯盖一同端起来品茗,这种拿杯手法称为“三才合一”。
坐忘
“坐忘”是道家为了要在茶道达到“至虚极,守静笃”的境界而提出的致静法门。受老子思想的影响,中国茶道把“静”视为“四谛”之一,即忘掉自己的肉身,忘掉自己的聪明。
道家不拘名教,纯任自然,旷达逍遥的处世态度也是中国茶道的处世之道。。无我,并非是从肉体上消灭自我,而是从精神上泯灭物我的对立,达到契合自然、心纳万物。“无我”是中国茶道对心境的最高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