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大诗人杜牧隽永的文字,凝聚着穿透时间的力量,用月光般的深情抚慰着季节的惆怅!又是一年清明至,传统的时节,犹如刚出浴裹着旗袍的女子,挟持着倾国倾城的张力,将那些时尚潮流的或者纯厚质朴的、欣喜愉悦的或者忧愁伤感的,都汇聚在清明的习俗之下,庄严的整肃生命的仪仗,虔诚的向生命致以无限崇高的敬畏!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绿的时节,也正是人们春游(古代叫踏青)的好时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并开展一系列体育活动的习俗。不知今年的清明,是否如往年一样雨纷纷呢? 禁火、扫墓、踏青、荡秋千、插柳等清明时分的活动,严肃中渗透着丝丝风趣,威仪中闪烁着点点灵动,也许,这就是清明节穿越千年的所沉淀的魅力底蕴吧!清明节之所以精彩,是因为对于清明节这一亘古不变的命题。
清明节(英文名称:Tomb-sweeping Day / Pure Brightness ),又称扫坟节、鬼节、冥节,与七月十五中元节及十月十五下元节合称三冥节,都与祭祀鬼神有关。
在二十四个节气中,既是节气又是节日的只有清明。我国古代将清明分为三候:“一候桐始华;二候田鼠化为鹌;三候虹始见。”意即在这个时节先是白桐花开放,接着喜阴的田鼠不见了,全回到了地下的洞中,然后是雨后的天空可以见到彩虹了。
由于二十四节气比较客观地反映了一年四季气温、降雨、物候等方面的变化,所以古代劳动人民用它安排农事活动。《淮南子·天文训》云:“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则清明风至。”按《岁时百问》的说法:“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清明一到,气温升高,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点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可见这个节气与农业生产有着密切的关系。
但是,清明作为节日,与纯粹的节气又有所不同。节气是我国物候变化、时令顺序的标志,而节日则包含着一定的风俗活动和某种纪念意义。清明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扫墓俗称上坟,祭祀死者的一种活动。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节扫墓。按照旧的习俗,扫墓时,人们要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到墓地,将食物供祭在亲人墓前,再将纸钱焚化,为坟墓培上新土,折几枝嫩绿的新枝插在坟上,然后叩头行礼祭拜,最后吃掉酒食回家。直到今天,清明节祭拜祖先,悼念已逝的亲人的习俗仍很盛行。
清明节的习俗是丰富有趣的,除了讲究禁火、扫墓,还有踏青、荡秋千、踢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活动。相传这是因为寒食节要寒食禁火,为了防止寒食冷餐伤身,所以大家来参加一些体育活动,以锻炼身体。因此,这个节日中既有祭扫新坟生离死别的悲酸泪,又有踏青游玩的欢笑声,是一个富有特色的节日。
清明节是我国的传统祭祀节日,自古就有清明节禁火、祭祖、扫墓、踏青、植树、荡秋千等风俗。然而,我们越来越多的现代人却将清明节等同为上坟,把扫墓理解成焚烧祭品、燃放鞭炮。近期以来,各地雾霾天气频发,给我们的身心健康造成了极大伤害,究其元凶是PM2.5。据实验证明,集中焚烧可燃物、燃放鞭炮产生的PM2.5平均浓度是正常空气浓度的5.4倍,最高值达到66倍。转眼又是一年春草绿,又是一年清明时,为了确保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厦门国际茶博会】向各位发出倡议:
一、用植树、种草、献花等生态文明方式代替焚烧祭品、燃放鞭炮。
二、用发祭文、追思会、公祭、网上祭扫等现代环保方式缅怀先辈先贤先烈。
三、采取亲近自然、踏青游玩等休闲度假方式度过清明这个富有特色的传统节日。
四、尽量选择乘公交车,少驾或不驾私家车前往扫墓。
(责任编辑: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