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太阳偷懒,天空让云彩占了先。饭后,孩子学习,我一人读书,听音乐。
茶,需有人吃。想起赵州禅师《吃茶去》的故事:“有僧到观音院,师问:曾到此间吗?僧答:不曾到。师曰:吃茶去!师又问:曾到此间吗?僧答:曾到。师曰:吃茶去!在旁的院主不解问师:怎么来不曾到、曾到都要吃茶去?师曰:吃茶去!”
吃茶本为喝茶、品茶。禅宗讲究心性见空,不困于情,不执着于任何。缘来缘去是自然,可以记住,做到不缠不扰,这是禅宗渡人之根本。我们是普通人,无需做到大智慧大远见,就是想悟也未必悟得透,如此不必难为自己,也无需参透多少,不固守,不痴嗔于心便是觉悟。
吃茶先要懂茶。茶有很多种,可根据身体需要选择适合自己的茶,也可以根据季节变化选择不同的茶。茶这东西看似平常,其实它是有生命的。长在哪里,什么时候采,采什么样的,用什么方法制茶,甚至到最后你会不会品它都很难说。会品者可以从灵魂里感受这平常的山野青芽之味,体会它的灵气,性情所在。
喝过不少茶。六大类茶:红、黑、白、绿、黄、青,多少都喝些。也许我比较笨拙,没有品不出什么特别之味,也就稀里糊涂装个文雅人罢了。喝茶,我有自己的习惯,每喝一种茶前,我必先取些茶放到嘴里咀嚼一下,嚼到茶味,感知茶香茶性,觉得喜欢后我才会冲泡品尝。多年来,我渐渐喜欢和茶这样近距离接触,感受它再没冲泡时的嚼劲,再品尝它冲泡时的鲜味。然后对比一下有何不同。
爱茶,简简单单,心性见底。
有人说好茶配好水,好水配好壶。我不这么认为,读过日本茶道宗师千利休的事迹。当他成为一代宗师时,别人问他怎么喝茶,他说:“饮茶没有什么特别神秘之处。”是的,喝茶就是平常而已,喝得是感觉,是心情。心情不好了,喝再好的茶也很难品出一二来,这就与禅系到一起了。
是佛教每天必喝的饮品,更被佛教视为灵芽、仙品。僧徒在每次诵经礼佛之前必要净手,喝茶。净手,手洁净。喝茶,心清,口净。
品茶,我们不是专业人士,自然不必受那些繁复缛节束缚。寻三两好友,或深山,或小院,或露天,煮上一壶茶,不言不语,喝茶,喝茶。让所有的故事在茶里跌宕起伏,让所有的悲欢离合用一盏青芽洗尽。说茶茶静,茶说茶空。
品茶,有时候品了很久,你也不一定了解其性。品茶品的就味,真正的高手品茶已不在乎茶叶茶具,他们到了一定的境界,品茶品得就是真、是性情。人也是如此。开始会交很多朋友,随着年龄的增长,朋友越来越少,知心的就那么一两个。你问他寂寞吗?他愣一下,惊讶地看着你:“我过得可好了。”这就是遇到真人,真朋友。
读“年近古稀少尘思,石泉烹茗听野曲”。心突然明净,想想过了古稀之年的老人都可以如此闲趣,我们凡尘俗子还有什么放不下,功名利禄都在一盏香茗中,山野中,月下泉溪中,人生如此,够了。
喝一杯茶,理禅寻意。读一首诗,红尘翻滚。问佛,佛曰:“不可说,不可说。”知茶的人,人在深山不觉静,生在闹市何须烦。禅心茶味,细心软语,一股股都在心底,那么香,那么淡,那么沉敛……
哦!来一盏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