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数年,执于茶,为茶忙、为茶累,为茶欢喜、为茶悲忧,为茶奔波起跌。饮茶,忘了一切,以为这才是生活的第一要务;甚至有茶在手,以为这就是一切。为饮一杯茶,常常是穿城越市,不辞辛劳,甚至乎不惜一切,就只为看一个茶,饮一杯茶、见一茶人。
2011年底,喝了自己梦想中的许多茶,遇见了想遇见的太多人,去了自己想去的茶山,读到自己想读的茶书,开了眼界,长了茶识,有那么一点经历与谈资,心既是满足,但心底还是有点茫然。
那时,与恩师纵论国内茶人生活,他说我可以喝号级茶了,并愿意陪我喝一泡;准备动身去京城,只为那一泡茶。临行前检视一下自身发现,身负数十万因买茶而欠下的债务。心一刹不禁自我一哂。喝什么呢?凭什么去喝呢?自问三遍,心胆怯了,这茶,是不能去喝了。
某一刻忽想到,眼前的这杯茶,原来是不重要的,重要的是——喝这杯茶的准备!
准备什么呢?
思想了段时间,不外如是:
首先是物质、财富、身份、地位、圈子上的准备,没有一个好的生活环境,没有一定的购买能力,在茶太多用金钱衡量质量高低好坏的今时,是拥有不了好茶的,也没有空闲和心思去喝一杯茶水。没有一定的身份、地位,谁与你喝茶呢?你又能找到谁喝茶呢?话有过,现实却比这个还挑剔残酷。
圈子呢?只说一点大家也就明白,以陈年普洱茶为例,市场上是鲜有顶级品的;好的老茶,早就到了那些不以茶为生的人的手上,或是不以此茶为生的、拥茶自重的茶商(人)手上了。而国内拥有顶级陈年茶的人,屈指可数,不进入他们的圈子,能喝到好茶么?所以,圈子无疑是重要的一环。
其次是茶识上的准备,当一杯好茶放在你的面前,你不懂珍惜,那是因为你还年青;当一杯好茶饮下,你不知所味,那因为你是茶盲或不通于此茶;至少,你是喝不懂当下的那杯茶的。
无疑,茶的植物学,种植学,制茶工艺学,茶的运输与储存,茶的市场运作及现状、变化,茶的预处理与冲泡、饮用品鉴,如此等等茶识,不一定要全懂,但多少涉猎其中,肯定对你一泡茶的认识和品味有全新的、不同的感觉与认识。
目的无它,当一杯好茶放在你的面前,你首先要有珍重心,看得出这是什么茶,粗通此茶之性,然后,你能泡得出它的基本品味,能品得出来,能说得出此茶种种品感,好一点,你能写得出来,关健的是,你能感悟其中多少况味。
再次是要有文化、精神上的准备。茶是劳动生产物,太多是农产品。茶从物质、植物学上来说,不过是一片植物叶子罢了,从生活上来说,也不过是一种饮品;没有文化内涵,没有精神境界,终是一杯有味的水而已。
茶文化是以茶为载体,并通过这个载体来传播各种艺术。茶,早已脱离作了饮品的阶段,来源于生活,又超越于生活,并赋于精致的文化内涵和高雅脱俗超尘的精神境界。茶,得以广泛的继承与流传,也是茶文化传播的结果之一。失去了文化的底蕴,茶味减半。
而茶文化又是一个边缘文化,需要我们涉猎诸多知识和积淀强大的文化素养,因此,由茶衍生出来的茶文化亦要由其它文化的不继渗入丰富与加强。茶在文化之上还是一种高端的精神活动。
茶,喝到最后,一定会是一种境界,一种精神境界。在饮茶中所达到的风雅、气节、品悟超脱的意境与精神,也就是茶的意境与精神。
从陆羽的精行俭德到百丈怀海的禅意,唐代高僧赵州禅师有“吃茶去”的“茶禅一味”说法到宋徽宗的清和;到千利休的和、敬、清、寂;再到现在我们倡导的清、敬、怡、真。注重精神生活的茶活动对培养人的思想情操,拓展其精神领域有十分重要作用。
通过和一杯茶的品味空间来拓展无限的世界,通过超越时空的自我完善领悟生命的真谛,和自然合而为一,获得超脱的自由,通过精神自我的感悟与实现获得无所挂碍的内心宁静。所以,文化与精神的准备是时时刻刻的,更是这一生所必须的。
至此,那曾以为,一杯茶就可以盛起我的人生,即茶品人生,不过稚嫩。到如今,才知道,茶是要以丰富(高贵、善良)的人生底蘊去品的,并以充实的人生作为背景,即人生品茶是也。
因为这一切,喝茶,最终是喝到自己的。喝到自己什么呢?喝到的是自己的境遇、修为、及种种前缘后因。
茶,是一份结缘、分享、包容与感恩。再好的茶,最后是要看是什么样的茶缘,看与谁在一起喝茶,以什么样的心情喝茶。
人觅茶,不过想让茶成全自己,同时,成全了茶,后来,人茶何分?是彼此的成全。
于是释怀,起点又回到原点,只是此往,道路清晰方向明确。
当茶是学问,亦是人生修行路;奉行读万卷茶书,行万里茶路,阅茶(人)无数,找名师指路,并自度度人。就是这一生的茶路。
茶,不过拿起放下间,拿起是缘遇,放下是欢欣。拿起是情份,放下是知足。
茶,是要修的。这一生爱茶,修一生的茶缘。
在当下,愿如是,喝好眼前一杯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