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会让人有距离感,要体会其中的美好,需要时间沉淀。现实生活中,我们需要这种沉淀,它可以让人的内心安宁,但在很多时候,人会背道而驰。在过去的很长时间里,我们身边总有一批专家,他们通过纸媒、电视、广播台、网络平台等媒介传播自己的理念,这些专家对大众的心理把握非常到位,一度平常百姓对电视、广播和纸媒的认可度非常高。
正是这样,商家看到了利益,看到了机遇,轻易地让受众买单。商业是非常美好的存在,没有商业,社会存在会是一潭死水,但过度的商业开发却是要命的,金钱是外在的东西,但它能左右人的选择,也直接影响着人的点滴生活,现代人如果没有正确的金钱观,或者说没有尽早地确立自己的金钱观,会走很多弯路,甚至会走上一条不归路,在金钱的诱导下,人的选择会出现偏差,真至自己认为已走远的时候,已然没有回头路。
从古至今,人们只是在生活方式上不停地选择,树叶换成了棉麻布衣、丝绸彩缎,马换为车,草棚变为石盒子,在物质生活鼎盛的今天,人们慢慢意识到古人追求的布衣素食,平淡极致的生活是多么的深远,但依然尽情享受大鱼大肉。
每个时代,都有相应的主旋律,人们为此津津乐道,当然,今天人们最为追捧的是金钱和权力,殊途同归,古人也不例外,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但学而优则仕,土豪早已有之,那时叫做地主、员外。长安街头,提笼架鸟的阔主,莫不是今天京城飞车的十三少。你能想象万恶的旧社会,人们能有如此多美妙的精神文化遗产吗?
不是的,绝非如此。在历史的长河中,自从人类诞生的那天起,生存的本能促使了生活方式的多样性,也形成了多元的社会形态,食物链的顶层和权力有着莫大的关系,但自然就是这么奇妙,无论谁,都走不出生老病死,历史更迭。但并不是说,从此人们就停止了对长生不老的追求,也从此不求变化和进取,相反,人们这种欲望在演化中递增。
今天,养生和饮食健康成为一个主题,也是一个大问题。人们不再为温饱忧愁,正是因为产能的高速膨胀,大多数人的物质生活得到了极大满足。但过犹不及,物质崇拜让人的身体和精神偏离了自然的存在,粗茶淡饭,五谷杂粮脱离日常生活,高大上、白富美让人向之往之。
快速的世界,车水马龙,一线城市犹如一架永不停歇的机器,卷裹着人们奔跑。生活的存在让人在物质匮乏的时代怎么也想不到,原来金钱可以完成如此多美妙的转变,人们不敢停,不能停,也停不了。当然,富足需要精神生活,贫乏更需要精神支柱。此时,茶走入现代人的生活正当其时。
忙,喝一杯茶的时间都没有。
喝茶是有文化人的事,那得讲究。
真向往这种生活,喝喝茶,听听古乐。
等我有时间了,退休了,不忙了,也开个茶馆。
不懂茶,不会喝,喝不来,品不出好坏,不知怎么泡。
是啊,人们做的只是眼前必须面对的事,工作忙,得挣钱,生活乱,得休息,日子短,还要玩,喝茶这事,不关痛痒,纯属个人爱好。
这杯茶,我们的先人喝了几千年,没有放下。今天也不例外,除了茶叶经营者,爱好者依然众多,他们拥有顶级茶品,对茶的珍爱研究达到了一定高度。上世纪八十年代,台湾,香港,东南亚一代掀起了普洱茶的热浪,他们成为了第一批有实力的藏茶者,走到今天,成为了真正实力使然的玩家。
当然,茶是最好的使者,中国人,无论走到那里,有一杯茶在手,便悠然自得,华夏在胸。
茶在草木间,容得大俗大雅之人,俗者,岁月之深,雅者,生活之远,容得深远,便在人间,可知冷暖,莫不是洋洋洒洒,古人以物感怀,奇情于山水文墨,在一杯茶里看到了乾坤,融入生活,千古帝王无人应,角落之中读书声,细微之处的感知,总能触动心灵,茶亦如此,容不得杂味,余韵常存,一喝便知。
日常生活不管黯然、多彩,不能少了茶,少了,便索然,便腻味。纷繁世间,花天酒地,清苦寂寥,若是缺了这杯茶,便少了十分的情趣,也淡了滋味。茶者,天地间的灵性之物,若要懂得,须经年累月,她是岁月的印迹,在生活的打磨中,不失真味。
家中最需要一个这样安静的茶书空间,器物不必华丽,茶也无须上品,有便可,这就是生活,一人独酌,两人对饮,三人成趣,滋味自在其中。
现代城市是一个拼凑的生活圈,什么都不缺,但也少不了什么,人们忙于生计,忙于应酬,房子早已重于家,或花巨资购豪宅,置重器,或拼凑一个小窝,家中却常空,亦或零乱,空在无人气,无灵气,无文墨书香,乱在对生活的应付,对自己的无助,一个电视,一张床,一个手机,支付掉了全部,这是多么的孤寂,总有这样的情景,有人不愿意回到那个空洞零乱的水泥火柴盒子,在城市的街头巷尾游荡,穿索于夜场酒吧,深夜里昏昏噩噩打开铁门,倒在床头,这便叫现代生活。
家是中国人最为珍贵和温暖的港湾,没有了温暖的家,一个人便是真正的浮萍。曾几何时,人们都是为了家,开始奔波,农村的远离故土打工,城市的早出晚归上班,家早已不再,农村的孩子丢给老人,城市的从小托管,责任二字,早已没有了天,没有了人,只容得钱和权。
寻找家,寻找自己,让茶回到日常生活,在平凡的岁月里,中国人应该多走近中国元素的生活。曾经有近千年的时光,中国的GDP冠领全球,那正是传统中国最为鼎盛的时期,人们乐于诚信,重视农耕,推崇诗书,那也是中国茶事独领风骚,开始弘扬诸野之时。一个人可以背离故土,可以远离亲人,但生活不能没有乡土气息,要时常吃吃家乡的食物,饮一杯清茶,翻两页旧书,去看看老人,和孩子说说话,便不会走的太远,也不会走的太急。
今天,我们应该抛掉一次性杯子,放开矿泉水,给单位放置点简单的瓷器。人来了,用中国的瓷器泡杯茶,不要什么都是一次性的,浪费不说,丢了本份。平常人家,必置一套茶器,别闲麻烦,客人来了,亲自泡杯热茶,这是礼数。茶并非全如茶艺表演中的那般一板一眼才能喝,也非专家口中的老茶古树方上品。
茶是一种生活方式,有了茶,便有了和生活对话的机缘,也有了片刻的安宁。这对人是重要的,不管是同道,还是家人,朋友,时常能坐下来,安静地泡起茶,那怕不事一言,也是一种沟通,让茶回归日常生活,也是和心灵的对话。其实我们并没有那么忙,忙到没有泡一杯茶的时间,我们只是放不下自己。
几日前和两位长者茶叙,周老师给我带来了一本朋友新出的书,在扉页端正地写下:这是一本小说,但其中每个片断都有真实生活的影子。
在书的第一回,作者以一个茶商的生活起笔。我们每个人都在面对现实生活,也将成为别人故事里的主角或配角,叶老师讲起当下中国城市家庭的4321走向,四个老人,两个大人,一个孩子,三个家庭,让我感触很深,老人是孩子和家庭的保姆,孩子是家中的小皇帝,大人忙于工作生计,却仍要老人补贴,早出晚归,回家饭一吃,碗一扔,躺沙发上玩手机,这是何等的悲哀,却有着付出的幸福。过度的索取,让这个世界付出了沉痛的代价,但人的本性难移,享乐、懒惰、自私、贪婪,是无底的深渊,却如同美味的毒药,令人乐此不疲。
茶圣陆羽在《茶经》中有言,其文曰:“茶之为用,味至寒,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这是一千多年前的古人发出的声音,也是教诲,我们追求生活的甜美,但也要记得端起这杯中国的茶,苦涩之后的回甘,有着生活的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