凭借生活经验,我们知道选一个壶嘴细长的壶,或者倒得快一点,就不容易把茶倒得到处都是了。但物理学家们怎么能放过这个话题呢?在谷歌学术搜索“teapot effect”,可以找到近三万篇论文,显然不是只有英国人在关心这个话题。
最早研究这个课题并发表了论文的人,应该是哈佛大学的Joseph Keller。最初,物理学家们(凭直觉)认为,茶水会顺着壶嘴流下来是因为表面张力,或者液体表面的附着力。
但是 在1957年,Joseph Keller 和同事Jean-Marc Van-den-Broeck 发表了一篇论文,将这个现象命名为“茶壶效应”(teapot effect),指出它和先前猜测的两个因素没什么关系,但和大气压强有关。1999年,他们因为这项研究获得了搞笑诺贝尔的物理学家。
在物理学上,茶壶效应可以解释为“流体倒出时附着在容器壁上的现象”。2009年,法国里昂大学的Cyril Duez 等人发表了一篇论文(Beating the Teapot Ef-fect),讨论如何优雅地倒茶。他们总结出影响茶壶效应的几个因素:壶嘴的材料、壶嘴的形状、液体的流速、液体的润湿性(wetta-bility)。
如何解决呢?可爱的物理学家们提供了以下的解决方案:
1、使用超疏水材料,那么不管你怎么折腾,都能优雅地倒茶啦。
2、壶嘴要薄、半径要小,白胖子茶壶,特别容易把茶洒得满桌子都是。很多玻璃壶都会做一个尖嘴,倒茶水时,更方便。
3、手脚麻利些,试着向拉茶的师傅们学习吧。
(责任编辑:茶小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