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普洱茶 > 普洱茶文化 > 普洱茶杂谈 >

莫让好茶选择了你

时间:2023-08-18来源: 茶悦世界 作者:枫中漫步人浏览:
近日,参加了台湾普洱茶人徐鹏飞老师的一堂讲座,现场爆满的听众呈现出两种截然不同的状态,一部分人聚精会神,尽管场地有限现场听课的效果并不宜人,却仍然频频在本子上点画,唯恐遗漏了半丝要点。另一部分人则在繁琐枯燥的普洱编号解说中显得疲惫无聊,昏昏然欲睡。这
<u><a href='http://www.puer10000.com/puerzhishi/32854.html' target='_blank'>普洱<u><a href='http://www.puer10000.com/puerzhishi/100997.html' target='_blank'>茶</a></u></a></u>
近日,参加了台湾普洱茶人徐鹏飞老师的一堂讲座,现场爆满的听众呈现出两种截然不同的状态,一部分人聚精会神,尽管场地有限现场听课的效果并不宜人,却仍然频频在本子上点画,唯恐遗漏了半丝要点。另一部分人则在繁琐枯燥的普洱编号解说中显得疲惫无聊,昏昏然欲睡。这样鲜明对比的结果让我不禁觉得有趣,同时想到普洱这种曾经不入流的茶类逐渐拥有千万拥趸的过程颇可寻味,索性撰文一篇聊做茶记。
“其实我对茶的喜欢还是达不到他们这样热爱的程度。”课间间隙,旁座的小莫向我说道。俄而,她又补充道“但是,别人看我是一个做茶相关工作的,又会觉得我应该很懂茶。”我想想看,这两句话其实正好解释了现场两种泾渭分明的听课状态的原因。
说实话,这堂课上徐老师讲得非常专业有深度,而听众的反应差异与其说是课堂本身,不如说是来自每一个人对普洱茶的不同态度。一部分人不仅爱喝普洱茶,更把普洱茶当成一种待价而沽的投资品,属于爱得深沉。另一部分仅仅是把普洱茶当成一种味道不错的茶品,对于他们这种吃客心态的人来说,任何一款茶,哪怕是风味举世的好茶也仅仅是一种味道,尝完了回味一番,最多留下“这茶还不错”的评价,甚至更可能因为前期期望过高而产生“也就那样吧”的失落。给他们讲讲吃茶心得和品茶概要或有兴趣,一旦钻进一大堆老茶编号和山头研究,那便索然无味不如庄周一睡。因此,小莫的感觉对也不对,她不是不热爱茶,只是不像前者热爱普洱本身,而是和后者一样热爱喝茶的生活。
 
其实对于普洱,我始终有一种复杂的情感,似乎在那浓酽回甘茶味中有一种疏离感,使我很难对它产生一种热爱的亲密,却又说不清道不明。在昨天的课堂上我终于理解了这种疏离的来源,这种疏离来自众人对茶的盲目热崇。我一直认为喝茶就是一件很随意的事情,没有固定的喜好,每个人都可以在自己对生活的理解中选到属于自己的那一种茶味,品味自己独有的茶情。可是普洱则不然,因为作为投资品的附属身份,经济的价值让太多的茶客对其趋之若鹜,即使你明明不太习惯那种厚重的茶味,你也会因为一片老茶的价值不菲而对它感到不可思议,于是你开始慢慢接近它,最后便成为它的忠实粉丝,开始钻进各种年份和山头的研究里不能自已,更因为市场行情的起落而惊扰不定。这样对茶的痴迷我认为既是爱得深沉的感动,也是本末倒置的负担。茶,毕竟应该附属于生活,而非生活附庸于茶。人,应该选择自己的茶,而不是茶来选择人,让你成为它的拥趸。
在这个现象之下,普洱茶从一种不上台面的茶类逐渐成为一款精品茶类更值得我们每一个喝茶人思考。我说普洱茶过去是不上台面的茶类,或许不少人要笑我浅薄无识。普洱茶不是历来都是皇家的贡茶,为时人所贵吗?
 
我接触茶不算久,但在此期间,也查阅过不少资料勤为学习。据我所知,普洱茶成为贡茶的历史虽然据传起于明代成化年间,但更可靠(以故宫档案为证)的说法还得从清代入关以后说起。而且彼时之普洱和今日的普洱更不可同日而语。从选料上,清代贡茶普洱是取自依邦曼松地区的小叶种茶树,和今日的普洱普遍采用大叶种茶树有着本质的区别,至于现在炙手可热的野生古树茶,那更是近三十年才兴起的新事物。
 
大叶种普洱茶
若从取材上比较,古代贡茶更偏好细嫩的芽头为上品,而今天的普洱茶客则认为长条的茶叶口感更浓重浑厚(沱茶除外)。从制型上说,贡茶多以散茶的方式入贡,而今天的普洱则更推崇紧压饼茶利于在存放过程中缓慢陈香
 
小叶种普洱茶
至于普洱为何忽然为清廷所青睐,一种比较可信的说法则是跟满清游牧渔猎民族粗犷的饮茶习惯颇为关联。甚至可考,清代皇室通常饮用普洱茶的方式也不是现代所提倡的清饮,而是加奶烹煮制作成奶茶(现在用普洱茶制作奶茶依然不失一道人间美味)。
 
香浓的普洱奶茶你喝过吗?
因此,这种味酽厚重的茶类才在特殊的时代以“楚王好细腰”的原委名重一时。至于现在不少茶商极力热捧的贡品茶膏,虽然也确是清代的宫廷贡品,但绝非作为茶饮上贡,而是入药的药品。时至道光年间,一方面因为匪患猖獗,阻断贡茶道路,另一方面随着满清统治阶级的生活方式越发汉化,对龙井、观音一类清香味淡的茶类表现出与日俱增的兴趣,普洱茶贡茶时代从此画上句号,逐渐沦落为末流之列,直到近代香港人的到来。
起初,港人对普洱的青睐与其说是对普洱独特风味的喜好,不如说是其低廉的价格使然。随着贡茶时代的一去不返,普洱价格坠落低谷,当时普洱茶因为价廉通常作为香港茶楼里免费茶水提供,和今日餐馆里那种廉价茶水无异。但因为需求量大,通常都会一次购买大批量的饼茶放置在仓库里。这无意中使人发现了普洱茶久置愈香的秘密,更促成了渥堆技术的成熟,造就了普洱生茶熟茶的分野。由于香港人对大叶种普洱茶的需求和小叶种贡茶的没落,易武便取代曼松成为普洱的新兴中心。
 
港式茶楼里的普洱茶
如果仅仅如此,普洱茶或许至多和港式大排档一样成为一域之所好,但这种情况随着邓时海的《普洱茶》一书的出版和台湾盘商的推手而出现转机。在《普洱茶》一书中,邓时海先生首次提出了普洱茶越陈越香的概念,赋予了普洱茶典藏的基本条件。
 
引发普洱热潮的《普洱茶》一书
同时,在此书出版之前,不少台湾盘商已提前收购大量书中所提到的老茶,书籍出版过后大力推书拉动普洱茶价格的飞涨。随后,普洱茶的盈利之风又吹到改革开放过后方兴未艾的大陆,让更多的人认识到普洱的吸金力量,更多的资本开始卷入其中,由此便造成了07年的疯涨和崩盘,几家欢喜几家愁。在这个过程中,普洱便从一种少数人的喜好逐渐成为众人追求的热产品。
 
一杯普洱茶,长在云南,喝在香港,成于台湾。它既是时间的陈化,又是人世的浓缩。透过四百多年的时代变迁,我们既能看到沧海桑田的轮回迁移,树还是那样的树,茶已不是当年的茶。同时,我们也能依稀可探人心的向背,欲望的成魔,人还是那样的人,喝的已不是曾经的味。所幸者,历史总是向前发展,从原始的茶山到今日的精装典藏,无论是统治者特殊的细腰之好带动贡茶的络绎不绝,还是资本的贪欲造就典藏的疯狂吸金,始终是需求倒逼生产方式的革新。茶越做越精,新的生产方式逐渐提出、成型到完善,茶人能喝到越来越美味精致的好茶。不幸者,人至终难得逍遥,在这杯陈化了时间、欲望、金钱的茶汤之中,我们究竟能品尝到多少人世的淡薄之悟,生活的惬意之美?
茶,是生活的一种表征,人应当自己选择自己热爱的生活,而不是让生活选择你成为它需要的角色。
 
(责任编辑:admin)
------分隔线----------------------------
相关文章
相关热词: 普洱茶价格  普洱茶制作  饮茶习惯  越陈越香  普洱生茶 
热点排行
相关文章
泡壶好茶学会与生活对话
泡壶好茶学会与生活对话
一个人为自己泡壶好茶
一个人为自己泡壶好茶
好茶 可遇不可求
好茶 可遇不可求
中国茶业产能过剩消费者却很难
中国茶业产能过剩消费者却很难
客问有茶答曰有茶 客问好茶答
客问有茶答曰有茶 客问好茶答
形成一款好茶的因素
形成一款好茶的因素
挚友如茶犹如上等好茶
挚友如茶犹如上等好茶
泡好茶体会国粹普洱茶的真谛
泡好茶体会国粹普洱茶的真谛
泡壶好茶静享清凉一夏
泡壶好茶静享清凉一夏
为什么我们总买不到好茶
为什么我们总买不到好茶
什么样的普洱茶才算好茶
什么样的普洱茶才算好茶
寻一好茶 让它陪我们看日出日
寻一好茶 让它陪我们看日出日
栏目导航
支持单位:云南省茶叶研究院 - 云南省典藏老茶博物馆 - 云南普洱茶茶农联合社 联合主办
协助单位:昆明螺蛳湾国际茶文化城 - 《云南经济日报社》周三版 - 《中国茶叶市场》云南杂志社
葳盛茶叶 - 得荼茶业 - 顶尖普洱 - 活态普洱茶 - 大润大品茶业 - 老茶工普洱茶 - 国辉神农茶业前卫店
普洱茶官方网、立足茶山源头、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
本站法律顾问:云南中天律师事务所 夏举龙律师
联系QQ:514269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