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普洱茶 > 普洱茶厂家 > 普洱茶厂家介绍 >

历史上“红印”背后的云南茶业

时间:2022-07-08 09:51来源:晓德书号 作者:茶世恩、李峻浏览:
红印是印级茶早期代表。将中字与茶字,印制成红色,是一种全新的商品标识,同时也是新中国的新鲜血液,有极其高的辨识度。
1949年11月23日,中国茶叶公司在北京成立。1950年3月,云南中国茶叶公司由中国人民解放军昆明军管会接管,从此公司进入中国茶叶公司云南分公司时代,同年9月云南中国茶叶公司改名为中国茶业公司云南省公司,云南业进入一个全新的时代,开启了全新的历史征程。
 
一、新中国,新中茶,新气象
 
新组建的中国茶业公司云南省公司,顺利接收当时的新康藏茶厂下关茶厂前身)、顺宁茶厂(凤庆茶厂前身)开始积极恢复生产,新公司开始全面复工。中国茶业公司云南省公司开始收购各地私商的存茶,供应市场,确保新时期的茶叶供应。 建国初始,百废待兴。当时的云南茶叶主要边销市场西藏和侨销市场香港,依旧有很大的茶叶消费需求,但传统侨销圆茶外销路线因边境局势不稳定无法直接出口。打洛边境外地区被国民党的残余部队所控制,经过越南转销香港及东南亚的侨销圆茶路线,因未与法属越南建立正式的外交关系,出口线路不通畅。
 
新中茶作为新中国的重要职能部门,承担起稳定藏族同胞和海外侨胞日常生活所需茶叶正常供应的责任,熬制茶膏支援西藏和平解放,同时积极收购私商存茶,满足市场需求。
 
中国茶业公司云南省公司的前身云南中国茶叶贸易公司是云南第一个集种植、推广、生产、销售为一体的现代化茶叶公司,在品牌成立初始,就和传统茶商有所区别,它更注重品质、注重品牌宣传,为了使消费者对公司有一个统一认知,注册了盾牌型标准商标,其后陆续使用了“复兴”牌、“胜利”牌、“建国”牌、“碧鸡”牌、“宝焰”牌等商标。
 
1950年,吴觉农先生提出,中国茶叶要走向世界,必须要有自己的品牌,于是中国茶业公司开始了商标设计工作。1951年12月15日,中茶总公司的“中茶”商标经中央私营企业局核准,获得商标审定书,进入全新的“中茶”时代。
 
同时新中茶在茶品包装上,一改传统圆茶生产中仅用笋叶包茶茶饼形态,统一使用“中茶”标志的棉纸,一饼一张棉纸,即提高了茶品的卫生,同时也增加了商品辨识度,有利于茶品推广。
 
新“中茶”商标的启用,展示出来新中国茶业的全新气象。全新的“中茶”,以“茶”为中心,八个“中”字环绕其中,是新中国的新风格,山一程、水一程,当新中茶的茶品出现在藏民的茶桌前,当新中茶的茶品出现在侨胞们的早茶台上时候,当大家都手捧一杯茶时,新中国、新气象扑面而来。
 
二、历史上的印级茶与大红印
 
(一)印级茶与大红印
1951年12月15日,中茶总公司的“中茶”商标经中央私营企业局核准,获得商标审定书,同时要求商标在中茶系统推广使用。“中茶”商标外围八个中字,内含一个茶字。早期的圆茶的棉纸为单一颜色,“中”字与“茶”字均为红色,后因总公司的统一要求,要求茶品包装规范。印刷方式改变,使用盖板机印刷,包装纸分两次印制,第一次印刷红色的部分,第二次印刷中间的的绿色的茶字。但因颜料的调配原因及随着时间流逝,颜料会发生一定的氧化,氧化成黄色,又因四色调色浓淡及氧化原因,形成蓝色。因此,市场上一般将1952年到1972年中茶系生产的茶品,称为“印级茶”或“印字级茶”。所以印级茶有红印、黄印蓝印绿印之分。
 
红印是印级茶早期代表。将中字与茶字,印制成红色,是一种全新的商品标识,同时也是新中国的新鲜血液,有极其高的辨识度,能让西藏同胞和海外的侨胞在众多茶品中能快速识别,呈现新中茶的新风格,中国茶业焕然一新。同时一次性将中茶包装用红色油墨印出,也能节约一定的成本。
 
(二)印级茶的产销情况
 
1、印级茶以生态较好的原料为主,会使用野生茶大树茶。20世纪40年代,由于市场萧条,茶园大量荒芜,茶叶生产贸易一落千丈。新中国成立后,茶叶生产陆续恢复,原料收购以传统茶叶主产区的生态较好的原料为主,这些茶树长得高大,生态较好。以当时圆茶的主产区西双版纳为例,1954年出版的《美丽丰饶的西双版纳》一书中,就记录了勐海周边樟茶混生林情况:“走出勐海城子(即原佛海城),不管你沿着那条道路向四下里走去,当你快要走到那些环绕着这个坝子的那些小山跟前时,你就可以看到,在这些道路两旁的丘陵和山坡上,遍地都是一片一片接连不断的茶樟混合林,一株株略带灰色的大叶种茶树,均匀地分布在高大的樟脑树中间,树枝上挂满了白色细毛的鲜嫩茶芽,放散出一阵阵的清香”,书中还记录了“这里(南糯山)所长的异常高达的大叶种老茶树,树干直径有一公尺半,树身高达两丈以上……”。
 
在1956年1月1日的《云南日报》的一篇名为《西双版纳的茶》报道中,也写到:“这里的茶树与我国的滇红同属于一个品种,并且有悠久的历史,茶树高大,类似乔木,最大树干粗到两人合抱,树龄在100年以上。在茶树比较集中的版纳勐海、版纳勐遮一带,茶树多与樟脑树生长在一起,形成一片片樟脑、茶树混合林。” 在《云南省茶叶进出口公司志》一书中记载:“(1955年)总公司指示,开展收购野生茶和大树茶,以补充国家茶叶货源。”1955年中央允许采摘粗老茶和荒野茶后,产量急剧增加。 在云南省茶叶进出口公司高级工程师谭自立的笔记中,也有相关记录:“西双州的茶树,大都为疏植法,具体到一亩的面积上少的只有6——70株,多的100多株(死亡了部分,形成更稀少的也有)。因此,大都长成半乔木状,树高3-4公尺以上,树宽多4-5公尺以上。” 
 
在1956年3月15日的一篇名为《云南许多荒芜的旧茶园恢复生产》的新华社新闻稿中写到:“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境内,澜沧江西岸80%以上和东岸60%的荒芜多年的旧茶园已经恢复生产。” 从当时的历史资料不难推论,印级茶原料多以生态较好的荒芜的旧茶园的原料为主,其中原料有大树茶和野生茶。
 
2、晒青毛茶及圆茶加工方式:早期的圆茶加工,都是从茶农手里购买散茶,在收集完原料之后进行进一步加工。中茶成立初期,也是以向茶农收购散茶为主。散茶制作方法各个区域有一定的差异,但基本步骤相同,但是收购标准和原料的加工要求也是在逐步统一的一个过程。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为陈椽教授的《茶叶制造学》记录的云南散茶(晒青制作法和彭承鉴主笔的1956年《紧压茶类试行技术规程》中记录的拼配方式最具有代表性,可以作为早期红印圆茶原料及加工的参考资料。
 
1)陈椽《茶叶制造学》中的晒青毛茶加工记录:为茶农制成之毛茶,亦即制饼茶沱茶之原料,其制作手续与他省的绿茶大同小异。品质以春尖及谷花为最优、二水最劣。 炒青炒釜为一普通大锅。嵌入土灶中。釜深达尺许,下燃柴薪,俟锅热之发红焰时,即将生叶投入釜中,每次约六、七斤。两手频频将叶翻转,边炒边加生叶,约十余分钟后,茶叶变成黄绿色,柔软而带黏性取出,计每次可炒生叶八、九斤之多。揉捻杀青后,搬至晒棚之竹簟上,趁热用手或足举行揉捻。约十余分钟,汁液外流为度,即行解块。揉捻手势如擀面粉,如揉咸菜,故茶条极鲜美观者。较老茶叶,有揉至二三次者。干燥揉后摊薄簟上,任其风干或阳干,若天气晴朗,约一小时后,可减去水分约四、五成左右。斯时复行精揉一次,整其形状之后,解块薄铺,令其阳干。若天雨而空气润时,则任其放置于室内地上,或簟上气干,当有三数日或十数日尚不得干燥者,故多发酵发霉变质之弊。勐库地方,有燃烧柴木于室中,促茶干燥,但茶染烟臭,亦非良法。
 
 2)由彭承鉴主笔的1956年《紧压茶类试行技术规程》中的记录: 原料分级,以传统的季节为划分依据,再加以等级区分,用于产品时进行不同等级按比例拼配。1958年以前,云南茶叶均按照季节为划分依据,毛茶分为春尖、春中、二水、谷花、底茶、粗茶和二郎茶为主,再将春尖、春中、二水、谷花分为甲、乙、丙级,春尾、底茶、粗茶分为甲、乙两级。实际生产过程中,根据不同的销区,配方会有一定的调整。以圆茶为例,由云南省茶叶进出口公司工程师彭承鉴主导编写的,1956年公布的《茶叶精制技术规程》的配方为:
 
我们无法回到当年的生产制作现场,去重现当时“印级茶”生产制作过程,但是我们从陈椽教授的记录中看到了比较充分的圆茶原料制备过程,对了解当时的茶叶制作工艺,很有帮助。为了让茶叶得到充分杀青、充分揉捻,这些制作方式基于当年的生产条件做出了和现在很不一样的工艺调整。如:杀青不是一次性投入鲜叶而是分次下锅。揉捻分不同的等级进行不同次数揉捻,等级越老复揉次数越多。彭承鉴在编写《紧压茶类试行技术规程》时翻阅大量资料同时做了大量调查,在原来制作方式的基础上制定了1956年的“印级茶”制作标准,标准的制定,既是对加工工艺的总结,也是对圆茶的加工进行统一的品质把控,确保生产出品质稳定的产品。
 
 3)印级茶的主要运销情况:传统的印级茶分内销和侨销,内销的主要市场为广州,侨销主要以香港、越南为主,同时会有部分转运至马来西亚、新加坡、菲律宾。1952年以前因西双版纳还有国民党残余部队在捣乱沿边经济活动使得茶叶出口遭到破坏,1952年云南进行公司联营普洱、佛海、车里、镇越、江城一带茶叶多用牛、马驮到开远后装火车到昆明,由昆明统一出口。
 
三、印级茶为什么价值连城?
 
1、印级茶的价值。
红印茶价格高昂,在西泠印社二〇一九十五周年拍卖会上拍卖的大红印,拍出了632500元的天价。最近上拍的印级茶价格基本都在600000左右。印级茶的价值,得到了广大喜欢老茶的普洱茶藏家及爱好者的认可 。 
 
2、物以稀为贵。
从产销情况做一个对比:1941年出口泰国七子饼茶462担约23吨,1952年恢复生产出口“印级茶”13吨以内,1953年恢复到43吨以内,建国初期才恢复生产又能留下这么珍贵的茶品,印级茶的价值毋庸置疑。
 
3、品质把控。
在1952年印制的《云南土特产概况》一书中记录:解放初期为了恢复经济,云南进行了工商业的公私联营,这一时期有些私商动机不纯,想利用联营名义压低原料价格,让茶农吃亏,甚至在产地将坏茶掺在好茶中出售。由于中茶公司产品一向注重品质,对于销售的茶品品质,做到了很好的质量管理。 “大红印”作为较早使用“中茶”牌商标的普洱茶产品,不仅拉开了“印级茶时代”的序幕,也昭示着“中茶”牌普洱茶,从此开始积淀岁月的陈香
 
四、印级茶的传承与创新
作为“印级茶时代”的经典产品,中茶公司自2015年以来,一直致力于重塑经典,复刻升级,重现昔日印级茶的荣光。2022年中茶大红印-尊享版,继往开来,传承创新,呈现经典品质,延续印级风采。红印归来,传奇依旧。
(责任编辑:茶小仙)
------分隔线----------------------------
相关文章
相关热词:晒青毛茶 西双版纳 下关茶厂 云南茶叶 生产制作 七子饼茶 
热点排行
相关文章
普洱熟茶历史究竟有多远
普洱熟茶历史究竟有多远
为什么说女人如茶?从历史角度
为什么说女人如茶?从历史角度
冰岛茶的历史文化
冰岛茶的历史文化
历史上的号级普洱茶都是拼配茶
历史上的号级普洱茶都是拼配茶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普洱茶产业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普洱茶产业
浅谈历史上那些经典普洱熟茶
浅谈历史上那些经典普洱熟茶
大易武茶区演变的历史
大易武茶区演变的历史
云南临沧邦东茶的历史及茶叶特
云南临沧邦东茶的历史及茶叶特
“公道杯”的由来及历史
“公道杯”的由来及历史
哪种滇红耐泡?要了解滇红命名
哪种滇红耐泡?要了解滇红命名
勐海普洱茶的发迹历史
勐海普洱茶的发迹历史
普洱茶砖发展历史详解!可以兴
普洱茶砖发展历史详解!可以兴
支持单位:云南省茶叶研究院 - 云南省典藏老茶博物馆 - 云南普洱茶茶农联合社 联合主办
协助单位:昆明螺蛳湾国际茶文化城 - 《云南经济日报社》周三版 - 《中国茶叶市场》云南杂志社
葳盛茶叶 - 得荼茶业 - 顶尖普洱 - 活态普洱茶 - 大润大品茶业 - 老茶工普洱茶 - 国辉神农茶业前卫店
普洱茶官方网、立足茶山源头、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
本站法律顾问:云南中天律师事务所 夏举龙律师
联系QQ:514269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