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评价听起来,十分有道理,那一定是好茶了?起码说这些话的人是喜欢手里这杯茶的了。
俗话说,适合的就是最好的。喝茶,想来也是一样。那么,当你喝到这样一杯香气十足,或者滋味浓重,而且多半是以苦来表现的茶时,你喝的就是一杯高品质茶了吗?
换句话说,一杯香浓味重的茶是高品质的表象吗?
先让我们从古人的判断说起。
宋朝蔡襄在《茶录》写到:隔溪诸山,虽及时加意制作,色味皆重,莫不能及。
这里表达的意思是,当时的建茶产区以外制作的茶,即使制作得当,色味都重,品质却无法与正宗建茶相媲美。
这个观点同样发自很多古时的茶人,皇帝赵佶在《大观茶论》写到“茶有真香,非龙麝可拟。” 。
那么来自茶本香且满屋飘香,是不是就是高品质茶呢?因为古人没有现代茶这么多品种以及这么丰富的加工工艺,因此茶本香不可能很高,但现代茶中的确有满屋飘香的品种,例如凤凰单枞里的银花香,也叫鸭si香,还有岩茶里的丹桂等品种,因为树种基因具有高香型芳香物质,在工艺上也会特别为此做保留,但相应的,这类高香茶在其他因素上便会有所欠缺。这个牵扯到工艺,解释起来挺绕。
个人结论是,满屋飘香,说明香气物质浮于茶汤表面,前香表现十足,就很难在后味后香表现出色。当然顶级奢侈品另当别论,非我们日常品饮范畴。
这个表象好比我们说一个人,特别张狂,说话大声做事嚣张,这其实正说明这人内心的懦弱与自卑,骨子里越欠缺的,往往也会在表面上强调。想想大伙的朋友圈吧。一个道理。
再联想到日常饮食,有没发现,越是经济不怎么发达或者交通闭塞地区,日常饮食口味偏重。申明,这里没有任何生活价值高低判断,纯粹只是对饮食风味的取向与食物品质高低做分析。
在那些经济较落后或交通不便的地方,因为食物无法很快流通,采用加大调味品用量来长时间保存,以及更好配饭吃,这样成就了重口味食物。原来广东江浙地区的清淡饮食风格,和这些地区经济发达有一定关联吧。
只是如今,满眼看过去,重口味菜系似乎越来越多,人们越来越喜欢重口味食物。
曾读过一篇文章,忘了出处,大致意思是说现代人普遍压力增大,重口味食物能更多调动人体内元气。身体使然,于是城市里的川菜麻辣火锅生意都不错,而想找一家好吃的粤系茶餐厅则越来越不容易。
曾于一位粤系厨师朋友聊天,说广东师傅以表现食物本味为上品。鸡要有鸡味,蛋要有蛋味。一条顶级鱼生吃;、 高端鱼清蒸、接下来才是红烧、水煮。谁拿三文鱼水煮?
大量外在调料,掩盖了食物本身的味道,自然少了许多趣味,这么久了,我们的品味或许越来越粗燥。联想如今小朋友的教育,我们当爹妈的,是不是总是急着往孩子身上强行添加各种“调料”,这些外露的技艺渐渐磨灭了孩子本来的童真与个性。
说回到茶,那么好茶的标准是什么呢?
《大观茶论》说到:甘香厚重。个人认为这是真正好茶的标准。
香,不用解释。好茶必然是有香气的。
前面提到浓香,特别指的是前香,也就是冲泡后,从茶杯里飘出来闻到的香气。这类香物质是浮于茶汤表面。
香气更吸引人的是后香,就是茶汤吞咽后 从喉咙深处涌出来的香气,这种香,我们通常表达成香味,也通常和滋味混合起来。这种香气物质是融化在茶汤里 不容易在茶汤面上散开,也更加富有韵味,吸引人忍不住再品一口茶汤。
前香后香都具备,才是赵皇帝所说的香。
甘,也就是甜。所说宋朝时期茶的工艺不同于现代,但人的口鼻追求是没有改变的。怎样的茶类,甘甜是上品。当然来自外部的甜是完全不同于茶本味的甘甜。
甘,个人理解它和甜滋味是有所不同。它是一种后味。茶汤一入口品味到的滋味是基本前味。
现代六大茶类,不同工艺也带来不同基本味的表现,绿茶主鲜味,红茶主甜味。而乌龙茶追求香气,成熟青叶的工艺标准必然带有些许苦味,但甘则是乌龙茶好品质的标准,苦味迅速化开后留存在口腔的就是甘,在茶风味因素里属于后味的表现。
厚,是茶风味里权重很大的一部分,是被大家敏锐感受到却常常忽略表达的一项因素。
赵皇帝说到,其味醇而乏风骨者,蒸压太过也。这里皇帝把没有风骨的茶列为次等茶。
所谓风骨,就是葡萄酒品鉴里提到的结构概念。缺乏风骨,也就是没有空间感,茶汤单薄平淡,这与滋味浓淡是完全不同的。
我试着解释更明白些:你可以设想往一杯白开水里加糖,糖加的越多,这杯糖水越甜 味道越重,但是它依然是单薄的一层水的结构,那些白砂糖很难撑起厚厚的空间。然后你再设想一杯果汁,一种比较甜的水果鲜榨的果汁。除去滋味上的酸甜,果肉里的各种物质是立体的,能撑起这杯果汁厚厚的空间感,也就是这杯果汁有风骨。
茶汤也是如此。单纯浓重的茶味而没有足够的浸出物支撑,是没有风骨的茶汤。而往往正是这类缺乏内含物的低端茶,为了有所表现,只能在滋味上加强,通过火攻等工艺,或者添加外在配料,来增加滋味表现。因此,大概率,味道过于浓重未必是高品质。但 不是绝对,极品茶就是通吃,我们平民百姓难以品鉴得到的。
最后,滑,是质地的因素表现,细腻的质地表现为滑,而粗燥带颗粒感的表现在茶品质里就是下等级别了。粘稠顺滑是令人舒服的体验。
所以,我们品茶,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会不会多一分趣味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