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密闭做仓
危害指数:★★★★★
鉴别难度:★★★☆☆
而高湿密闭做仓,就是最简单的一种做仓方法,就是大幅提高仓储环境内的湿度,如果做仓人再丧心病狂一些,甚至会在紧闭门窗的同时,再让仓内湿度达到90%左右,这种极端环境下人都不敢久留,简直像是在养蛊!
这种做仓手段门槛最低,不法分子们使用得最频繁,对人体的危害也最大,好在也最容易辨别,首先茶叶的色泽暗淡,并呈现出“病恹恹”的灰褐色。
但这种作假法同样是浮于表面的,这些人为涂抹上去的茶油,会显得比较生硬,而且因为一份茶汤就能涂很多,所以一些茶饼明明级数和原料都不同,但却长一个样,因此只需仔细辨别,就能识破这种作假。
高温低湿退仓
危害指数:★★★☆☆
鉴别难度:★★★★★
高温低湿做仓法,是把茶叶放置在一种特质的铁皮屋内长期退仓,屋内长期通风,并保持30℃以上的高温,和75%以下的低湿度。
这种退仓法的起源于一种土办法——如果茶叶的白霉和土腥味特别严重,可以先把铁皮放置在太阳暴晒的环境下,再把茶叶放到铁皮里,各种异味和霉菌会褪去很多。
这种方式的本意是好的,可惜后来变成了不法茶商欺骗消费者的帮凶。
相对于简单粗暴的高湿密闭做仓,这种做仓法利用了茶叶的本身特质,更阴险隐蔽一些,但也有方法能识别。
这种方式虽然能去除 茶叶表面的白霜,但条索里茶梗往里凹的部分,因为是一个晒不到死角,所以还是会留下白迹。
此外,由于这种铁皮仓里温度非常高,所以茶叶内含的水分会蒸发地特别快,等级较高的嫩叶,会呈现不自然的青黑色泽,而等级较低的老茶梗,会变得一碰就碎,甚至碳化。
开汤辨仓方式
如果说随着作假手段的逐渐更替,上面这些辨别方法都可能会失效的话,那还有一个最本质的特征,是任何做仓手段都无法伪造的,那就是开汤辨仓。
做过仓的茶,茶汤的透明度不高,也就是不够清亮,但有两个例外:
入仓时间比较短,退仓时间比较长的普洱茶,茶汤的表现尚可,所以我们还需要再看另外几个方面。
做过仓的茶,叶底的颜色不均匀,也就是色泽斑杂,此外叶底的弹性也比较弱,手指稍加施压就会脆裂,尤其是一些老叶,会呈现明显的碳化。
做过仓的茶,口感的表现很差劲,虽然还算汤滑水甜,但滋味单薄,而且从头泡到结束,锁喉感都很明显,喉咙干涩,空咽一口口水,能感受到喉咙里像有东西卡住一样。
做过仓的茶,汤色的落差非常大,一般只有头三泡会有较浓的汤色,但变化单一,一般从第五泡开始,汤色的表现就会一泻千里,不仅迅速变淡,而且没有茶气。
此外还有一个小技巧,在普洱茶的百味中,烟味算是最难化去的一种了,而进过湿仓的普洱茶,原本的味道都会被更重的霉味等取代,因此如果一款茶连烟味都化的差不多了,那就一定要多加小心。
仓味经久不散
之前有茶友在陆离文章的评论区留言:
我喝不惯普洱茶的原因,就是讨厌那股阴魂不散的仓味!
仓味严重的普洱茶,确实有一股非常沉闷的味道,其中既有泥土的腥气,又有发霉的沤味,让人闻了就想倒胃口,更别说去尝一尝了。
在大陆普洱茶方兴未艾的1980年,香港的茶商就已经发现了一个现象:在低温高湿的防空洞陈放的普洱茶,普洱茶反而发酵地更快。
我们都知道普洱茶的越陈越香,得益于微生物的广泛参与,但在防空洞等地下环境中,微生物生长繁衍时排出的气体,由于通风不畅,会一直滞留在空气中。
而更糟糕的是,由于茶叶吸附气味的特质,这些杂味会被普洱茶重复吸附,还会鸠占鹊巢,影响普洱茶的芳香类物质的生成。
总之,由于仓储环境的通风性不足,普洱茶上的杂味不仅无法散去,还会发生化学反应,形成的庞杂气味群体,就是仓味。
虽然仓味和霉味有些相似,但二者有着本质区别,霉味对人体有危害,且一般无法散去,而仓味虽然难闻,但对人体没什么危害,而且可以通过退仓来祛除。
现在我们这些消费者拿到手的普洱,基本很少有仓味了,但如果你手头的普洱茶仓味经久不散,那就要提高警惕了,因为这些茶很可能是假冒的做仓茶!
现在的普洱茶市场中,作假售假层出不穷,陆离揭秘这些鉴茶技巧,并不是让大家都能成为品鉴大师,而是能够保持最基本的判断能力,不被那些奸商割了韭菜。
(责任编辑:茶小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