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来就能喝,放放会更好”是消费者给中期茶贴的标签。而“买得实在,藏得安心”则是大多数消费者选购中期茶的心态。没错,中期茶以其较好的适饮度和较高的性价比,深得消费者青睐。那么,消费者究竟需要怎样的中期茶呢?一起来聊聊吧。
优质中期茶该有的样子
入口就是“那杯茶”。在大众茶友眼里,中期茶是和“够年份”“适饮”关联在一起的。如果眼前的茶席上正泡着一道中期茶,在席中的我们端起茶杯的那一刻,我们希望这口茶汤是醇厚的,带着10+年陈转化出来的那份厚重;我们希望这口茶汤是丰富的,带着岁月赋予的沉淀;我们希望这口茶汤香溶于水,那是青春内敛而成的芳华。
闻起来如沐春风。 笔者在冲泡中期茶时,习惯泡开后,闻其叶底。仓储好的优质中期茶,叶底透出的气息是爽朗的,令人如沐春风。相反,如果质地不佳仓储不当,叶底透出的气息是杂乱的。在仓储中过度受潮的,其叶底透着沉闷的气息和怪异的气味,像夏日里暴雨欲来前的湿热风,让人闻着就不舒服。
喝起来对口对胃。对于普洱茶友来说,喝起来好喝,喝着还舒服,可以随意地喝,贪杯多喝点也不怕,那是最好的。这其实讲的就是中期茶的适饮度,当然,落到茶友个体来讲,还得讲对于个体的“适体性”。例如,肠胃不好或偏虚寒的人,喝浅年份中期茶还是要注意把握好品饮量和品饮频率。富于变化耐人寻味。 有人说,没有变化的普洱茶算不上好茶。对于中期茶来说,变化尤为重要。这里的变化,有多层意思。 一口茶、 一杯茶在舌尖上、口腔中呈味、呈感上的变化; 一道茶冲泡过程中从头水、中水到尾水三个阶段的变化;用泡、闷、煮等不同冲泡方式呈现出来的变化;且品且藏过程中继续转化带来的变化。 这种种的变化,带给我们在品饮体验上丰富多彩的感知,使得一饼茶,或一泡茶, 抑或一场茶会,成为人、事、情的链接,成为美好记忆的载体。可以说,变化成就了中期茶的魅力。
当然,消费者希望优质中期茶的价格是亲民的,买得起,可以作为生活茶。消费者希望手上好喝的中期茶放放会更好,向着理想中的样子转化。
概括起来说,消费者对优质中期 茶的期待是“品得喜,买得起,喝着没压力,藏着有惊喜"。
不同定位的三类中期茶
消费者选购中期茶前,要先搞清楚自己的选购需求和目的,这样才能精准地、经济地挑选理想的中期茶。按照消费者选购定位来区分,大体可以分成三类不同的中期茶。
第一类是现饮的中期茶。 买回来就喝掉的,眼下泡出来的这杯中期茶要好喝。这类茶注重现饮价值, 适饮度、协调性和品饮愉悦度三方面都要过得去,也就是说转化到位了,喝起来相对协调,也好喝,可以常喝。如果选购定位是现饮,那就不需要去注重它的陈化潜力,因为买来就喝掉,去讲陈化潜力就没有意义了,虽然现饮好喝的中期茶往往陈化潜力也不会差。 所以,现买现喝的,最好挑选一些转化到位而转化潜力一般的茶,这样能够以较为实惠的价格入手。
第二类是短期存放的中期茶。 有相当一部分茶友买中期茶,都是抱着“且品且藏”的目的,因为“现在喝不错,放放会更好”,买回来边喝边放,放多三五年也好,七八年也好。如果选购定位是这类茶,除了要注重现饮价值,还要注重陈化潜力。也就是说,现在买回来要好喝,还要考虑放下去会更好喝。当陈化潜力可期时,现饮价值可以适当让步于陈化潜力。也就是说,现喝呈现出来的一些小缺点,例如还有一定苦涩度,喝起来还不够温醇,可以通过继续存放转化的,那就不怕。
第三类是长线收藏的中期茶。 老茶的魅力,让人牵怀挂肚。每个普洱茶爱好者都梦寐以求手里有些老茶,求之不得或不可多得,则自藏之。从中期茶藏起, 比较稳妥,也比较现实,毕竟藏新生茶不好把握,也等不起。如果定位做10年以上长线收藏的,则关键要看陈化潜力,现饮价值只做参考。 一些树龄足的古树 茶,即使进入中期茶阶段,茶性还十分刚猛,陈化潜 力还很强,这样的茶往往可做长线收藏。笔者6年前 用8年陈料定制了一批古树生饼,6年过去了,虽然适饮度提高,但茶汤厚重,充满山野气息,气力十足, 一泡茶喝下来,满头大汗,茶力不胜者一泡茶喝下来往往就肚子呱呱叫了。像这样的茶,笔者便是规划作为长线收藏的。
怎样去挑选优质的中期茶
首先,要判断仓储情况。 仓储是中期茶的第二次生命。判断一款中期茶的品质,可以先从仓储分析。眼前放着一 饼中期茶,我们在其诞生10+年甚至 更长的时间后第一次见到它,我们不一定知道它过去在哪里存放过(就算“知道”也不一定确定),但是我们可以分析它过去仓储的情况。看仓储,可以从干茶饼面、茶汤表现、叶底气息、叶底活性等方面来判断。 仓储良好的中期茶, 饼面的条索是清晰可见的,凑近嗅嗅可闻到内敛的茶香,没有异味杂味。仓储不当的甚至严重受潮过的,饼面条索不清晰甚至还可能是模糊的,可以闻到杂异味甚至霉味。仓储好的中期茶,茶汤有活力,叶底亮而有活性,气息爽朗,香气怡人,仓储不好的,茶汤呆滞,叶底暗淡活性差,气息杂异,盖过香气,甚至完全没有香气。
接着,判断用料情况。 有些茶虽然仓储没问题,制作工艺也正常,但品质表现一般般,甚至差强人意,这往往就是用料的问题了。树龄、海拔、采摘季节、适制性等等,都是影响用料的重要因素。说到底,就是最终用来制茶的这一片片叶子好不好。外在要梗壮叶肥,还要内在各种内含物质适制。如果一款中期茶泡开来,叶底干瘪瘪,色泽暗淡无光,毫无活力,这就是用料的问题了。 值得注意的是,有些“垃圾茶”,拿半 发酵的茶来增加年份感,这样的茶往往没有品饮价值。
最后,判断工艺情况。 一饼生普的制作,工艺上有几个容易影响品质的关键点,杀青、晒青以及压制后的干燥。 如果杀青不透,新茶草青味过重,就很难退,就算到了中期茶阶段还有退不掉的迹象。晒青环节如果没晒到位或者改用烘青,则会影响活性酶的数量从而影响后发酵。干燥不当会使得茶中水含量过高,对陈化也不利。这些在新茶制作上可能存在的问题,也会成为影响中期茶品质的重要因素,甚至往往成为“先 天不足”的硬伤。对于这些工艺问题的判断,说到底也是对用料的判断。在具体判断上,相对要复杂一些,这个需要在实践中积累经验。
在中期茶的实际鉴别上,有一些方法技巧。
笔者通过长期挑选中期茶的实践,总结出几个小经验:
第一,高温闷泡法。 优质的中期茶通常都经得起闷泡,有时候经过闷泡茶汤越发醇厚。品质一般的, 一经闷泡各种缺点就暴露出来了。
第二,煎煮法。 品质过关的中期茶,基本上都可以拿来煮,只不过是煮出来有多好喝而已。优质的中期茶泡至中尾水再行煎者往往方得惊艳。前者法,一来是用极端的方式来检验内质。 二来是用独特的方法来检验是否有惊喜。
在中期茶的具体挑选上,也需要有一定的眼光和眼力。按笔者多年的经验,消费者应该把眼光放在有潜力的浅年份中期茶或准中期茶上。 一来15年以上的中期茶品质好的价格不低,优质的茶也相对不多。二来浅年份中期茶性价比要高得多,买起来压力不大,风险也小一些。刚开始藏普洱的茶友,可以先挑选一些10年左右陈期的中期茶或准中期茶,这样可以且藏且品且学,积累经验。实践是积累经验最有效的方法,只有多喝多评多实践,才能够逐步提高自己的品鉴水准,提升自己挑选优质中期茶的眼力。
中青年是品饮普洱茶的主要群体。人生如茶,中青年好比中期茶。岁月雕琢了茶,也雕琢了我们。优质的中期茶,其实还年轻,在转化的路上还有无限可能。品着这样的中期茶,也是品着年轻,更是品着无限可能。中期茶带给我们的不单单是愉悦的品饮体验,还有人生的遐思与展望!
(责任编辑:大润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