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对冬至的说法是:阴极之至,阳气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长之至,故曰“冬至”。《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载:"十一月中,终藏之气,至此而极也。"
冬至时阴极之至,阳气始生,是一年中阴阳转换的关键节气,也是一年二十四个节气循环的开始。自古便有"冬至阳生春又来"的民谚。
冬至,是中国农历中一个重要的节气,也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冬至俗称“冬节”、“长至节”、“亚岁”等。
唐宋时,以冬至和岁首并重。南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十一月冬至。京师最重此节,虽至贫者,一年之间,积累假借,至此日更易新衣,备办饮食,享祀先祖。官放关扑,庆祝往来,一如年节。”
《汉书》有云:“冬至阳气起,君道长,故贺……”也就是说,人们开始过冬至节是为了庆祝新的一年的到来。古人认为自冬至开始,天地阳气开始兴作渐强,代表下一个循环开始,大吉之日。
【冬至三候】
我国古代将冬至分为三候:一候蚯蚓结;二候糜角解;三候水泉动。
初候,传说蚯蚓是阴曲阳伸的生物,此时阳气虽已生长,但阴气仍然十分强盛,土中的蚯蚓仍然蜷缩着身体,故为"蚯蚓结";
二候"糜角解"是说,冬至一阳生,糜感阴气渐退角便开始脱落,糜与鹿同科,却阴阳不同,鹿属阳,山兽,感阴气而在夏至解角,糜为阴,泽兽,感阳气在冬至解角;
三候"水泉动",水乃天一之阳所生,一阳初生,所以虽然地表严寒,但山中的泉水已经暗暗始流动了。
【冬至养生】
冬至是养生的大好时机,主要是因为“气始于冬至”。因为从冬季开始,生命活动开始由衰转盛,由静转动。此时科学养生有助于保证旺盛的精力而防早衰,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
冬至时节饮食宜多样,谷、果、肉、蔬合理搭配,适当选用高钙食品。各地在冬至时有不同的风俗,中国北方多数地方有冬至吃饺子的习俗。南方食汤圆。
饮食原则仍然是"宜温热柔软,忌生冷坚硬"。北方在冬至时吃饺子,南方则吃米团、长线面等食物庆祝冬节。之所以说"吃饺子不冻耳",并不是因为饺子与耳朵形似,而是为了祭奠古代名医张仲景。相传张仲景看到冬至人们特别容易冻耳朵,就以当归、羊肉为馅做饺子散给百姓吃,因当归、羊肉有温补的作用,能使人体气血充盈,所以耳朵就不再容易冻伤了。
冬至后宜吃:蔬菜,蒜苗、韭黄、香菜、白菜、白萝卜、蘑菇;畜类,牛肉、羊肉、狗肉;禽类,乌鸡;水产,鲫鱼、虾;水果,猕猴桃、柚子、梨;饮品,豆浆、牛奶;药材,人参、莲子、山药、当归(适合气血亏虚的人)。
【数九】
梁代宗懔《荆楚岁时记》中就写道:“俗用冬至日数及九九八十一日,为寒尽。”数九寒天,就是从冬至算起,每九天算一“九”,一直数到“九九”八十一天,“九尽桃花开”,天气就暖和了。实际上,是“九九又一九,耕牛遍地走”——整整90天,数九计日。
关于“数九”,民间流传着的歌谣全国各地有不同的版本,有一首较通俗的汉族民谣是这样:“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儿开,八九燕儿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冬至之后喝茶养生】
【冬至诗韵】
《小至》
杜甫
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
刺绣五纹添弱线,吹葭六管动浮灰。
岸容待腊将舒柳,山意冲寒欲放梅。
云物不殊乡国异,教儿且覆掌中杯。
《冬至》
左河水
西北风袭百草衰,几番寒起一阳来。
白天最是时光短,却见金梅竞艳开。
《冬至》
杜甫
年年至日长为客,忽忽穷愁泥杀人。
江上形容吾独老,天边风俗自相亲。
杖藜雪后临丹壑,鸣玉朝来散紫宸。
心折此时无一寸,路迷何处见三秦。
《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冬至夜寄京师诸弟兼怀崔都水》
韦应物
理郡无异政,所忧在素餐。
徒令去京国,羁旅当岁寒。
子月生一气,阳景极南端。
已怀时节感,更抱别离酸。
私燕席云罢,还斋夜方阑。
邃幕沉空宇,孤灯照床单。
应同兹夕念,宁忘故岁欢。
川途恍悠邈,涕下一阑干。
《江城子龙阳观冬至作》
元 尹志平
六阴消尽一阳生。
暗藏萌。雪花轻。
九九严凝,河海结层冰。
二气周流无所住,阳数足,化龙升。
归根复命性灵明。
过天庭。入无形。
返复天机,升降月华清。
夺得乾坤真造化,功行满,赴蓬瀛。
(责任编辑:茶小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