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普洱茶 > 功效与禁忌 > 喝茶养生知识 >

喝茶养生 脾胃功能衰退者该如何喝茶 脾胃不好的人喝什么茶

时间:2018-09-15 14:30来源:喜茶客 作者:佚名浏览:
脾胃功能衰退者该如何喝茶
脾胃好不好,看三个地方就知道
 
脸色
正常的黄色应当是明亮、润泽、含蓄的,并且有红色掺杂其间。如果黄色太过、黄色不及、黄色一色独显,或者与青黑等颜色一起显现,那就是病色。中医认为,出现了病色的黄,首先要考虑是脾胃出了问题。
 
脸色发黄还分好几种。一个人脾虚了,面色淡黄,如果没有及时治疗,就会逐渐出现“萎黄”,即脸颊发黄、消瘦枯萎,这是因为脾的气和津液都不足,不能营养身体造成的。
 
与萎黄相反是黄胖,即面色发黄且有虚肿。这种表现一般源于两种情况,一是既有脾虚又有湿邪,二是体内有寄生虫。
 
比起萎黄和黄胖,黄疸要严重得多。黄疸属于一色独显,又是病色太过,病人往往脸黄、身体黄、尿黄,连白眼珠都是黄的。很多肝病病人都会出现黄疸,如急性病毒性肝炎、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等。
 
当我们看到一个人脸色发黄,且不太明亮,不太润泽,基本就能判断这个人脾虚。
 
嘴唇
这时候还应该看两个地方,一是看看嘴唇,特别是嘴唇四周的“唇四白”,就是嘴周围一圈黄白无毛的部位,大约1毫米宽。
中医认为,脾开窍于口,脾之华在唇和唇四白。
如果唇四白不明显了,那脾胃功能肯定衰退了;
如果唇四白的颜色特别干黄,说明脾胃功能衰退严重;
如果唇四白发黑发青了,这个人就有生命危险了。
 
鼻尖
脾虚的病人还要看一个地方,那就是鼻尖,鼻尖的情况能提示病情的发展。实际上人的鼻尖不是尖的,而是有一个小坑。以这个小坑为中心,周围就是反映脾脏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最明显的区域。
 
病重的时候,比如有的人脸上发青发黑了,一点光泽都没有,但只要他的鼻尖是明亮、润泽的,就说明他的脾胃运化功能还在,就还能吃饭、吃药,所以就有救,所谓“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
 
另外,如果患病时黄色代替了其他病色出现在脸上,比如由黑转黄,而且变得明亮、润泽,说明脾胃恢复了,病情出现了转机。
 
是生活的必需品,那脾胃虚寒的人该如何喝茶
其实脾胃虚寒是现代人群的常见疾病,即中医常说的体内阴寒之气过盛,我们知道脾胃主消化,如果脾胃功能不好可是会影响身体对食物的消化吸收的。脾胃虚寒者在饮食上要有避忌,如绿豆、西瓜等食性寒凉的食物应尽量避免,经冰镇的食物也要酌量。那么,茶是热饮,那么脾胃虚寒者该怎么合理喝茶呢?
 
绿茶性寒凉,应避则避
绿茶属性凉,新做的春茶更是容易对肠胃造成刺激,理应避免饮用。
 
红茶温和暖胃,可常饮
红茶暖胃的功效常被传诵,这是因为红茶经发酵,茶性温和,而且茶叶中的鞣酸遭氧化,没有了绿茶的涩味,反而有独特的香甜,大众的接受度更高。
 
玫瑰花茶理气,助改善
玫瑰花茶也是性温的茶,疏肝理气,常饮对改善脾胃虚寒有很好的作用,而且特别适合女性,既活血又美容,看着一朵朵玫瑰遇水重新绽放,对疏散郁闷心情亦有帮助。
 
陈皮驱寒,搭配熟普
另外不得不提的便是有温中散寒作用的陈皮,理气健脾效果甚佳,直接将陈皮掰碎或切丝,煮水饮用就有不错的驱寒效果,若是搭配上暖胃的熟普,更是健脾又养胃,脾胃虚寒者不妨多多饮用。
 
脾胃虚寒并不是什么大病,关键是平时要注意调理,尤其是在饮食上要避免生冷食物,多吃健脾益胃的温和健康的食品,日常的饮食中可有意添加生姜、胡椒、大枣等作配料,也会有不错的改善效果,当然了,爱喝茶的茶友可千万别忘了小编给你提的醒。
(责任编辑:茶小仙)
------分隔线----------------------------
相关文章
相关热词:玫瑰花 喝茶 功效 茶叶 春茶 发酵 茶经 绿茶 茶性 花茶 
热点排行
相关文章
今日小满如何喝茶养生
今日小满如何喝茶养生
喝茶养生看这里
喝茶养生看这里
喝茶养生的所有好处都在这里了
喝茶养生的所有好处都在这里了
喝茶养生三张表
喝茶养生三张表
喝茶养生是中国流传了几千年的
喝茶养生是中国流传了几千年的
三伏天来袭却是喝茶养生祛湿好
三伏天来袭却是喝茶养生祛湿好
秋季喝茶养生首选乌龙
秋季喝茶养生首选乌龙
喝茶养生是需要好好研究的
喝茶养生是需要好好研究的
欲喝茶养生须知茶之冷暖
欲喝茶养生须知茶之冷暖
喝茶养生需平衡
喝茶养生需平衡
霜降之后我们该怎么喝茶养生
霜降之后我们该怎么喝茶养生
喝茶养生贵在坚持
喝茶养生贵在坚持
栏目导航
支持单位:普洱市政府 - 昆明茶叶行业协会 - 云南普洱茶农联合社 联合主办
协助单位:昆明螺蛳湾国际茶文化城 - 《云南经济日报社》周三版 - 《中国茶叶市场》云南杂志社
葳盛茶叶 - 得荼茶业 - 顶尖普洱 - 活态普洱茶 - 茗山一号 - 老茶工普洱茶 - 燕南茶坊 - 国辉神农茶业前卫店
普洱茶官方网、立足茶山源头、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
本站法律顾问:云南中天律师事务所 夏举龙律师
联系QQ:514269183   滇ICP备14004217号-1

滇公网安备 5301110200053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