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上班来到办公室后,先将一小撮茶叶放进心爱的茶杯里,再冲上满满一杯清亮的、冒着白气的、热腾腾的沸水,加盖闷上几分钟后,再揭开盖子,顷刻间,茶香四溢,身体里那些似乎还在“偷懒”或沉睡的细胞,也全部被唤醒了,人立刻变得神清气爽,饮一口,就连齿颊也留下了一股股清香……很多人都是在这样的袅袅茶香中饮着苦幽甘润的茶汤开始自己一天的忙碌工作。而在那些无数安静的午后,很多人也常常会给自己及身边的亲友泡一杯清茶,然后在闲聊与静坐中舒缓与释放着浑身的疲劳及内心的压力,享受着茗香带来的乐趣……
饮茶是中国流传了几千年的传统。自从神农氏无意中发现了茶以来,经过数千年的发展与积淀,中国的茶文化形成了十分深厚的文化内涵。我国著名教育学者董尚胜先生之诗《茶史》“小小茶叶两头尖,风里雨里一叶船。茶史漫漫如画卷,香茗相伴细细展”,便是源远流长的饮茶文化的最好比喻。
“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这是我国第一部药学专著《神农本草经》对茶的记载,也是我国先民对茶的早期认识。可见,茶的应用是从药用开始的。神农氏是我国的农业之神——炎帝。传说,他的肚子就像水晶一样透明,可以清清楚楚地看肠胃及所有吃进去的任何东西。为了了解各种药物的性味、归经、功效,他总是亲口品尝,然后仔细观察它们在身体里的变化。
有一天,神农氏在尝草时,突然感到口干舌麻,头晕目眩,无意中吃进了一种嫩绿的树叶。只见这种叶子进了肚子以后,就在肠胃里走来走去,那些原来停滞在里面的污垢、油脂及毒素等都脱落了下来,直往下走,最后排出了体外。肠胃就像被彻底冲洗干净了一样,十分清爽,人也非常舒服。于是他把这种叶子载于书中,并取名为“茶”。此后,茶就也成了解毒的重要药食,而世代相传了。
再经过后人的不断加工改进,茶的种类也越来越多。一些还成为了茶中的珍品,价值不菲。具体说来,我国的茶主要分为绿茶、红茶、黄茶、白茶、青茶(乌龙茶)、黑茶这六大类。每种茶都具有种各自的特色与功效,对人体的影响也各不相同。如绿茶性寒,可生津止渴,清利头目,消除烦渴,消食化痰,解毒利尿等;而红茶性温,有温中暖胃,散寒除湿,补血活血等功效。而且,茶具对茶功效的发挥也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时至今日,茶饮范围也越来越广泛了,除了用茶树的叶子制成的各种成品外,还包括山楂、枸杞子、红枣、柠檬等果品和玫瑰、菊花、桃花、牡丹花、三七花、香草、薰衣草等花草。它们本身就具有好的养生除疾功效,既可以与茶叶配伍使用,也可以单独使用。同时,这些花果茶不但香气宜人、色泽明艳,口感的层次也十分丰富,十分受女性朋友及初期饮茶的人青睐。另外,随着人们对健康和养生的重视程度的加深,很多中药材也加入茶饮的队伍之中,像一些补药,如人参、党参、西洋参、太子参,黄芪;清热安神的胖大海、鲜藿香、白茅根、金银花、薄荷、决明;温补滋养的当归、党参、熟地黄、阿胶等。
当然,这些药材有的是不宜与茶叶配伍同饮的,否则会使各自的功效遭到破坏,或是出现一系列对人体不利的反应。所以在用中药配茶时,一定要注意它们之间的禁忌。即便是可以与茶配伍,也要学会合理地搭配,如菊花、金银花等最好是与绿茶配伍使用,而党参、熟地黄、红枣、龙眼肉等则宜与红茶配伍等。
而且,不同的体质、不同的病症、不同的季节时令、补益不同的脏腑等,所用到的茶类及配方都应各有区别。就以补气为例,补元气可饮“人参大枣茶”;补益中气则最好饮“黄芪甘草茶”。又如谷雨节气,可以饮用“茯苓薏米茶”来除湿利水,避湿邪;大暑节气,“藿香茶”芳香化湿解暑热;寒露时节,可饮“百枣莲子银杏茶”来滋阴解燥;而在小雪节气里,可泡些“玫瑰红花茶”来暖身御寒等。
可见,无论是饮茶,还是用中药来配茶,都讲究根据茶本身的性质、功效、身体症状及不同时令,甚至是所处的环境来决定。这里面虽有很大很深的学问,但也有规律可循。只要懂得这些规律,我们就可以自行配制适合自己的养生茶饮。
(责任编辑: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