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普洱茶 > 功效与禁忌 > 喝茶养生知识 >

喝茶的六大误区

时间:2019-07-23 15:31来源:网络 作者:佚名浏览:
清明将至,新茶快上市了,各地的早茶市场迎来大批茶叶爱好者。茶因其清新口感和保健功效,成了中国人最喜爱的饮品。中国人喝茶的历史虽然悠久,但仍有不少误区。下面就跟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误区一:不分体质喝茶 茶叶种类繁多,大致可分为不发酵茶、半发酵茶和发酵茶。
 
    清明将至,新快上市了,各地的早市场迎来大批茶叶爱好者。茶因其清新口感和保健功效,成了中国人最喜爱的饮品。中国人喝茶的历史虽然悠久,但仍有不少误区。下面就跟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误区一:不分体质喝茶
  茶叶种类繁多,大致可分为不发酵茶半发酵茶发酵茶。各类茶叶都有不同的适宜人群。不分体质喝茶,有可能带来一些不适表现。比如,绿茶富含茶多酚和咖啡碱,对胃有一定的刺激性,肠胃较弱的人应少喝绿茶,特别不要空腹喝,否则可能出现“醉茶”现象。这类人可选择暖胃的红茶,或在茶汤中加入牛奶、红糖。花茶适宜女性饮用,特别是处于经期前后或更年期的女性,饮用花茶可减轻烦躁。铁观音武夷岩茶乌龙茶有较好的降血脂、助消化功效,还可在熬夜时饮用,能提神、解乏。普洱茶经过发酵工序后,茶性温润,可去油腻,适合爱吃肉的人饮用。
  误区二:四季喝同一种茶
  如果想以茶养生,那就不应全年只喝一种茶,而要根据季节选择茶叶。一般来说,现在比较公认的是夏季适宜饮绿茶。因为绿茶性寒,最能去火,有生津止渴,消食化痰等作用;冬季宜喝性温的红茶,茶性甘温,可养阳气,还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糖,能增强抗寒能力,还可助消化,去油腻。此外,秋季较适宜喝乌龙茶,因其茶性适中,不寒不热,有助于消除体内的余热,还有润肤、润喉、生津、清除体内积热等解秋燥的作用。春季适宜喝花茶(如茉莉花茶),花茶甘凉,有芳香辛散之气,不仅有利于散发体内的寒气,而且可以促进阳气升发,令人神清气爽。
  误区三:一把茶叶泡一天
  很多人早上到单位后,抓一把茶叶放进一个大茶杯里,一喝就是一天。一方面,茶叶冲的次数多了就品尝不到香味了;另一方面,长时间浸泡在温度较高的水中,会使得茶叶中的维生素、茶多酚、黄酮等营养成分氧化降解,保健功效大大降低。建议大家用小茶壶或带滤网的茶杯冲泡茶叶,做到水茶分离。茶叶一般冲4~5次或没有味道时换掉。
  误区四:陈茶不洗
  黑茶或乌龙茶往往以陈茶居多,尤其是普洱茶饼,越是陈年香气越浓。这类茶通常要先用沸水快速(10~20秒)洗一下,再把头泡茶水倒掉,既能起到洗茶作用,去除可能存在的微生物,又能给茶加温,利于茶香挥发。有些人舍不得倒掉第一泡,味道却并不好,这种做法得不偿失。
  误区五:茶垢不清
  有些玩紫砂壶的人,不愿洗掉茶上的茶垢,认为这样可以养。其实,茶垢不但对健康不利,这还会影响茶的味道。茶垢是茶叶中的茶多酚与茶锈中的金属元素发生氧化所形成的,是一种金属螯合物。尽管还没有相关研究证实茶垢对健康有确切危害,但从卫生角度讲还是建议及时洗去茶垢,用牙膏或盐水可以轻松洗掉茶垢。
  误区六:茶要用沸水冲泡,趁热喝
  并非每种茶叶都要用沸水冲泡。一般来说,黑茶、红茶、乌龙茶最好用刚煮沸的水,茶香会更浓郁。而绿茶比较细嫩,如果用沸水泡,其中的多酚类物质就会被破坏,茶汤不但会变黄,芳香物质也会散失。冲泡绿茶适宜用80℃~85℃的水,时间为2~3分钟,最好现泡现饮。不建议趁热喝茶,容易灼伤胃黏膜以及口腔,茶泡好后稍微放一会再喝。
 
(责任编辑:润生)
------分隔线----------------------------
相关文章
相关热词:茉莉花茶 武夷岩茶 普洱茶饼 冲泡茶叶 半发酵茶 茶的历史 
热点排行
相关文章
用盖碗喝茶
用盖碗喝茶
喝茶真的会上瘾吗?
喝茶真的会上瘾吗?
男人喝茶的五大好处
男人喝茶的五大好处
听雨喝茶 原来是那么的舒适宁
听雨喝茶 原来是那么的舒适宁
经期间可以喝茶吗?
经期间可以喝茶吗?
几项喝茶禁忌事项
几项喝茶禁忌事项
这样喝茶晚上不再失眠
这样喝茶晚上不再失眠
喝茶后应及时漱口
喝茶后应及时漱口
哪几个时期女性喝茶需要注意
哪几个时期女性喝茶需要注意
为什么说喝茶要温饮淡饮呢?
为什么说喝茶要温饮淡饮呢?
秋冬怎样喝茶
秋冬怎样喝茶
错误的喝茶习惯
错误的喝茶习惯
栏目导航
支持单位:普洱市政府 - 昆明茶叶行业协会 - 云南普洱茶农联合社 联合主办
协助单位:昆明螺蛳湾国际茶文化城 - 《云南经济日报社》周三版 - 《中国茶叶市场》云南杂志社
葳盛茶叶 - 得荼茶业 - 顶尖普洱 - 活态普洱茶 - 茗山一号 - 老茶工普洱茶 - 燕南茶坊 - 国辉神农茶业前卫店
普洱茶官方网、立足茶山源头、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
本站法律顾问:云南中天律师事务所 夏举龙律师
联系QQ:514269183   滇ICP备14004217号-1

滇公网安备 53011102000534号